标签:
杂谈 |
《杨家将》的故事,曾经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之所以如此普及,主要是两个来源,其一是戏剧,《穆桂英挂帅》,《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辕门斩子》《三岔口》《李陵碑》……等等,在曾经的戏剧舞台上,杨家将的戏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其二是评书,大鼓书。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乡下的鼓书艺人很多,每天晚上在打麦场上,村里人或者是附近村子的人,都聚在一起听大鼓书,大鼓书的内容主要是“杨家将”“岳家将”等,说书人唱的如痴如醉,听的人也如痴如醉。那个时代,听戏和听书是文化生活的主要形式。其实,到了现代的年轻人们,对杨家将已经没那么熟悉了。
杨家将故事的部分主人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艺人们为了增加艺术效果,虚构了很多人物,虚构了很多细节,比如穆桂英就是纯虚构的人物,虚构故事流毒最深的,就是造成民间“潘杨”两姓不通婚,其实历史上没有潘仁美此人,是虚构的人物。有一个叫潘美的,是宋朝的开国元勋。
老令公杨继业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本不是宋朝人,他是宋朝的敌国北汉的大将。
杨继业,原名杨重贵,原籍麟州,后徙并州(山西太原)。杨继业从小洒脱有侠气,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小时候上山打猎所得猎物,比同伴们多好几倍。他曾经对伙伴们说:“我将来当兵上战场,也要像用猎鹰、猎狗追逐野鸡、野兔一样,奋勇杀敌,立功受奖。”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北汉国主刘崇的看重,因而刘崇认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杨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因为骁勇善战出名,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多次立下战功,几乎每次出征都能取胜,北汉的国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无敌”,人称“刘无敌”。
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后,弟弟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这个时候,北方敌国北汉也经历了帝位更迭。北汉帝位经历了三传,即世祖刘崇(刘旻)、睿宗刘均、少主刘继恩、英武帝刘继元。
现在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北汉英武帝刘继元对阵。
赵光义觉得哥哥赵匡胤没有拿下北汉,就去世了,他一定把北汉拿下来。
于是,宋太宗赵光义御驾亲征,进攻北汉。
这年四月,宋太宗抵达北汉都城太原城下。
这位老令公杨继业,后来的不幸,也与这次投降有关,宋朝的不良文臣武将,妒忌他的文才武略,在关键时刻,总拿杨继业投降说事,讥讽他是“贰臣”。
还好,宋朝皇帝一直都很重用杨门将领。他的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都是北宋抗辽名将,立下赫赫战功,满门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