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千多年前齐国名相晏婴破除祈雨陋俗

(2012-06-18 08:08:31)
标签:

杂谈

                                  两千多年前齐国名相晏婴破除祈雨陋俗

                                                     ---------读《晏子春秋》有感

 

  每逢遇到大旱之年,农民面对枯黄的禾苗,焦灼心理真是难以言表。即便是时至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仍然会祈求龙王降雨,普惠百姓。淳朴善良的农民们虔诚地抬着龙王的模型,抬着丰盛的供品,游走在田间地头。吹吹打打,香烟缭绕。跪拜磕头,神情凝重。有时候碰巧了,还真来一块云彩,噼里啪啦掉几个雨点。

    当然,现代人们,把这些都看做是陋习。

    然而,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有一个人,能力排众议,破除祈雨的陋习,这实在是难能可贵了。此人就是晏子晏平仲。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子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笔者近读《晏子春秋》,读到一段晏子破除祈雨迷信陋习的故事,觉得很有意思。故事梗概如下:

    有一年,齐国遇到大旱,过了下雨的季节也没下雨,齐景公召集群臣问道:“天不下雨已经很长时间了,这样下去,老百姓要饿肚子了。我已经让人占卜过,说是高山大河之神降下了灾祸。我想稍微征收点税赋,用这些钱财买点祭品,祭祀山神,可以吗?”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回答。晏子迈步上前,说道:“不可以。祭祀山神没什么好处。大山本来以石头为身躯,以草木为毛发。天不下雨,他的毛发将要被晒焦,身躯也将被烤热,它难道不盼着下雨吗?祭祀它有什么用呢?”

    齐景公眨了眨眼说:“如果不祭祀山神,祭祀河神总该可以吧!”

    晏子眼神定定地说:“不可,河神以水为国家,以鱼鳖虾蟹为百姓,天不下雨,泉水下降,河流将干涸,它的国家将要灭亡。难道它不想下雨吗?祭祀它有什么好处呢?”

    齐景公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那该怎么办呢?”

    晏子平缓地说:“您如果离开王宫,到露天居住,跟山神河神共同为干旱忧虑,或许侥幸能下雨吧。”

    于是,齐景公出宫,住在露天。过了三天,果然大雨倾盆。......。

    读完了这则故事,我们不由的慨叹,古人破除迷信的魄力令人佩服。然而,时至今日,社会上仍然有很多人,烧香拜佛迷信鬼神。前几年,“神医”的孙子牵线,“神医”看病骗钱的事,在全国各地屡试不爽。骗子们屡屡得手。如此看来,两千年后的吾国吾民依旧多麽愚钝啊!

    晏子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在占卜祭祀盛行的古代,能有如此的举动,令人钦佩。

    附原文: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云,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可乎?”

   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无益。”

   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 ,可乎?”

   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景公曰:“今为之柰何?”

   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东篱采菊fhx写于2012.6.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