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了一千八百年的《老子》第五十三章
———— 一个胆大妄为的解释
任继愈先生,陈鼓应先生等大家学者们,对《老子》五十三章的解释,几乎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这一章后半部分,揭露和讽刺了当时朝政的败坏。统治者们仰仗着手里的权力,搜刮民财,侵公肥私,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
本草根,胆大妄为地不以为然。
该章原文如下: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其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竽。非道也哉!
本草根大相径庭的译文如下:
假使我稍微有些知识,就按着“道”的指引去行走,“道”指引的路很平坦,而有的人贪图捷径。
虽然,家徒四壁,田地荒芜,仓内没粮,但总想过衣着华丽,佩带利剑,每日美食,金玉满堂的日子。这就是不劳而获走捷径的强盗。这是多么的无理呀!
本草根认为,该章的后半部分,不是描写朝廷,而是描写的那些贪图捷径的人。只有这样理解,这一章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把后半部分理解成讽刺朝政,这一章内容就显得支离破碎。
把这一章后本部分,理解成讽刺朝政,都是源于一千八百年前的魏晋名家王弼(226——249),王弼对“朝甚除”三个字的解释是,“朝,官室也。除,洁好也。”由此以下,就都这样理解了。
“朝”字,难道一定要理解为“朝廷”吗?其实,民间的住所,朝阳的房子,叫正房。否则,就叫偏房或叫侧房、厢房。一户人家,如果“朝甚除”,那就是正房之中,家徒四壁。这是家贫穷窘的描述。
本草根认为,只有这样理解。才使得这一章,成为里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后半部分就正好是“民好径”的,合适的衔接。
以上就是本草根的,胆大妄为地解释。望各位博友批评指正。
(东篱采菊fhx原创. 2011.4.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