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徇私情的倔老头——另类军阀段祺瑞

(2010-12-22 20:28:20)
标签:

体育

段祺瑞

日本

老段

袁世凯

分类: 故事

                               大军阀段祺瑞 ---- 一个不徇私情的倔老头

 

  段祺瑞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其祖父段佩,曾隶属于李鸿章的淮军体系之下,早年因镇压捻军有功而官居淮军统领。段祺瑞于1865年出生于安徽六安县太平集北的段家老宅,其父亲段从文倒是人如其名,一直耕读在家。  段祺瑞小时候主要受到祖父的影响,他在七岁的时候便被祖父段佩接到自己在宿迁的兵营,由此耳濡目染了军旅生活。作为小少爷的段祺瑞过得还是很惬意的。

  但是,段祺瑞的好日子在14岁的时候戛然而止,因为他的祖父段佩在宿迁驻地突然亡故。后来到山东威海投奔了堂叔段从德,并在他的手下做了一名小兵。这一年,段祺瑞才16岁。

  不幸接踵而至。就在段祺瑞来到威海的第二年,父母双亡,段祺瑞被批准回家奔丧。回到家中后,看着自己年幼的弟弟妹妹(大妹启英12岁,二弟启辅10岁,小弟启勋9岁),18岁的段祺瑞心情十分沉重。家庭的变故和养家糊口的重担,使得段祺瑞心事重重,愁眉不展。作为普通一兵,段祺瑞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的。时来运转的是,李鸿章在1885年创立了天津武备学堂并拟从淮军中招收学员,刚满20岁的段祺瑞听说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他决心要抓住这改变命运的绝好机会,于是立刻报名应征并在考试中名列前茅,最终被选入炮兵科学习。

  两年后,段祺瑞以“最优等”的成绩从学堂毕业,随后又被选派到德国去学习军事。到德国后,段祺瑞等人进入柏林军事学校学习。

  直到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后,那些军校毕业生才开始得到重用。当时袁世凯请当时任天津武备学堂总办的荫昌推荐人才,荫昌很自然的便想到了留洋归来的段祺瑞,并将他推荐到袁世凯的门下。段祺瑞随后被委任为炮队统带,并得到袁世凯的极大重视。当时段祺瑞带的这支炮队有速射炮、重炮等60门,战马近500匹,这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支正规化的炮兵部队,段祺瑞也可以说的中国第一任炮兵司令。

  随着袁世凯的不断升迁,段祺瑞也跟着沾光,陆续做到了北洋六镇的统制之职。在清朝覆灭后,段祺瑞做过几任陆军总长,后来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而隐居西山。袁世凯死前,命人将段祺瑞找来并将国事托付给他,段祺瑞也由此做上了民国的内阁总理,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人物。

  段祺瑞的为人一向古板严肃,不苟言笑,给人的印象是不太好打交道。他平时的生活也是很有规律,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一般情况下,他都是在家吃早饭,随后上书房看公事;看完公事后去衙门,中午再回来吃饭。

  吃过中饭后,老段一般会在内客厅睡个中觉,然后有客的时候会客,无客的时候就与棋手们下下围棋,或者找一些诗人搞搞诗会,当时王揖唐、梁鸿志等人便是段府的常客。晚饭之后,老段照例要打一会牌(麻将)。

  段祺瑞非常喜欢下围棋,当时他还特意养了一批棋手,后来加入日本籍的国手吴清源,他小的时候便经常陪老段下棋,每月发给工资。据说,那些棋手和段祺瑞下棋时都十分识相,既不能赢段祺瑞,因为老段自尊心很强,输了他会很不高兴;但也不能多输,因为多输的话,会让段祺瑞看不起。

  据称,有一次段祺瑞和儿子段宏业下棋。棋到终盘,段祺瑞大负,气得他跳起脚来,把棋盘掀翻,并怒斥段宏业道:“你这小子,一无所能,就知道玩这个,你以后有什么出息?”段宏业被斥后,只得诺诺而退(想必儿子输给了他,段祺瑞又会笑骂:“你这小子,连个棋都下不好,你以后还能干什么?”)。段宏业是到段祺瑞的大儿子,平时最喜欢吃喝玩乐,素无大志,他在外面一向是花天酒地,唯独见了老段就像是老鼠见了猫,大气也不敢出一声,这不,赢了棋还被老段斥责一顿,他屁也不敢放一个。

  唯独有个小棋手却不畏惧段祺瑞,这就是后来成为著名棋手的吴清源。吴清源做段府的棋手时年纪还小,也最受段祺瑞的喜爱。他在和老段下棋的时候到是毫不客气,俩人经常能下个旗鼓相当,但随着吴清源水平的不断提高,段祺瑞和他对弈往往输多赢少,后来也就不再和他下了。吴清源后来入了日本籍,成为日本围棋界的一流高手。

  段祺瑞脾气大,治家严,手下的人都战战兢兢,不敢犯错,特别是不敢向来宾索取门包。按前清的规矩,一般大官的门房都有一个陋规,那就是收取门包,否则就进不了门。段祺瑞大概吃过这个“门包”的亏,因而最恨别人收门包,他要是听说谁收门包,还真能把人拉出去枪毙。按中国人的习惯,过年过节的,终究要礼尚往来,而地方上的官员来京办事,也一般会给重要的京官送点礼,这个规矩,唯独到了老段这里行不通。每逢有人将礼物送到段公馆,门房都是将之放在内客厅门口的条案上,等段祺瑞亲自过目后定夺。段祺瑞每次路过时,总是仔细地看了又看,最后挑一两件最不值钱的留下,其余的全部让人送回。

  有一次,江苏督军齐燮元给段祺瑞送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围屏,围屏上镶有各种宝石,五颜六色,非常漂亮。段家的人喜欢得不得了,晚上还偷偷起来观看。但第二天早上,段祺瑞便令人送回。张作霖有一次给段祺瑞送了一些东北的特产,如江鱼、黄羊等,在其副官的一再恳求下,段祺瑞才收下两条江鱼,这已经是非常大的面子了。唯独有一次冯玉祥给他送了一个大南瓜,老段倒是很中意,没有送回。

  另外,段祺瑞还不准家里人说私情。譬如有个老妈子托段祺瑞的一位姨太太替他的一个亲戚找个小差使,这刚一张口,段祺瑞的鼻子就气歪了。他大骂道:“好啊,你们想卖官还怎么着?你拿了人家多少钱!快说!”因此,在段祺瑞的面前,谁也不敢乱托人的。

  段祺瑞不但对自己严苛,对别人也是非常严格。他手下有个姓苏的军需官,他买了个小丫头,而他的老婆经常虐待这个小女孩,三天两头把人家打得鬼哭狼嚎。不知怎么的,这事传到了段祺瑞的耳中,他得知后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将苏军需和小丫头带来,自己则怒气冲冲在大客厅等着问话。

  当时的场面可谓是杀气腾腾,如同旧时衙门上堂一样。等苏军需到后,段祺瑞拍着桌子大骂,并令手下用军棍重责40大棍。这下把苏军需吓得浑身发抖,连连求饶。段祺瑞骂了半天后,气才消了下去,随后便吩咐手下将小丫头送到后院,让自己的家眷收养下来。

  段祺瑞惟一一次破例,是为他的一个远房侄子安排了个差事。段祺瑞见那个侄子能吃苦,是个可造之材,就给他谋了个军校的勤杂工。可出乎段祺瑞意料的是,这个侄子没当几天勤杂工,就很快被升为军需采办。原来,军校负责人打听到此人是段祺瑞的侄子,想巴结一下段总理,就把军需采办这个肥缺送给了他的侄子。
  他的侄子当上军需采办后,异常高兴,决心尽职尽责做好这份差事。可每天看着白花花的银子从自己手中流过,他很快就把持不住,手脚变得不干净起来。直到捞足了油水,他才想到这一切都是沾了族叔的光,于是决定登门拜访段祺瑞。
  一进段府,这位侄子看到一位妇女正和一个米贩子讨价还价。妇女虽衣着普通,但言谈举止很不一般,一看就是段府女主人。他不由得暗暗吃惊,想不到族叔当了那么大的官,家里买米还要如此算计。第二天,他便带着一辆大车来到段府,车上装满了米面油盐、鸡鸭鱼肉等食物。他拍着胸脯对张夫人说:“以后,我每月都来送食物,您再也不用和那些小贩子讨价还价了!”临走前,他还特意嘱咐张夫人,不要将此事告知族叔,他早就听说段祺瑞不收礼,担心这些东西会被退回。
  可是,段祺瑞治家甚严,张夫人岂敢隐瞒,她当晚便将此事告诉了段祺瑞。段祺瑞听后火冒三丈:“这小子哪来这么多钱?还要每月都送!我倒要看看他这些钱是哪儿来的!”
  不久,段祺瑞来到军校视察,特意向学员们打听伙食情况。可学员们普遍反映菜种单一,而且不新鲜,米也不好。段祺瑞立刻叫来军需主任,劈头就是一顿臭骂。军需主任哆哆嗦嗦,只是嗫嚅道:“这不关我的事……”再问他,他还是说不知道,气得段祺瑞吼道:“不知道是吧,那就拖出去打50军棍!”
  这话果然见效,军需主任立刻供出了段祺瑞的侄子,并拿出账本给段祺瑞过目。如今人证物证俱在,段祺瑞立刻命人把他的侄子绑来,“赏”了他100军棍。这100军棍足以要人性命,幸亏执行人手下留情,他的侄子才保住性命,但也因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打完自己的侄子后,段祺瑞又做出一个惊人之举:他不顾别人劝阻,主动走进禁闭室,不吃不喝地在里面待了整整两天,以惩罚自己任用私人。

  《一士类稿》中有个这样的记载,说段祺瑞刚做上边防督办的时候,一日雪后,他偶至街头散步,忽然问随行的小僮:“边防处距此远不远?”小僮说不远,于是段祺瑞便让他带他去看一下。到了边防处,卫兵见一个衣冠朴旧的老头昂然入内,便厉声呵止。小僮赶上前斥道:“这是段督办,你怎敢如此无礼!”卫兵听后十分惊愕,慌忙请罪并报告处中重要职员,恭迎段祺瑞入内视察。众人平时都见不到段祺瑞,今天看到他突然莅临,以为有什么大事要宣布,于是一个个都肃侍静候训示。段祺瑞微笑道:“今日下雪,我乘兴闲游至此,你们不必管我了,各自回去办公吧。”说完,段祺瑞便让众人散去,自己则到督办室小坐了一会,随后仍旧缓步而归。

  作为民国年间的大人物,段祺瑞一生不蓄私财,不徇私情,不拥兵自重,这在军阀中,无论如何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东篱采菊fhx编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