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虚构的历史事件弄得潘杨两家不通婚

(2010-11-04 11:14:37)
标签:

杨业

山西

王侁

潘美

潘仁美

分类: 随笔

子虚乌有的历史事件弄得潘杨两家不通婚

 

    在我们这一带,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俗:姓杨的不与姓潘的结婚。这到底是从何年何月开始的?不得而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停止,更是不得而知。

    原因,就是来自那个著名的杨家将故事。说是当年奸臣潘仁美,害死了老令公杨继业,自此,潘杨两家势不两立。

    其实,历史真相并不是如此。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
    潘美(925~991) 中国宋朝名将。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行伍出身,官至宣徽北院使。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雍熙三年(986),宋辽岐沟关之战中,潘美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率军连下寰、朔、云、应等州(约在今山西雁北地区)。七月,辽军主力反击宋西路军。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阳方口陈家沟)一战,潘美与监军王侁未接受杨业的作战方案,迫令其出战;当杨业失利时,又未予以接应,致使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淳化二年卒。
    杨继业的死,民间传说是潘仁美借刀杀人,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宋史》记载,他的死,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要负主要责任。当时西路军的任务是掩护各州人民撤退内地,为此王侁强迫杨业出击(杨业主张用声东击西的打法,遭到王的耻笑)。杨业自知敌众我寡,此战难以取胜,遂要求王,潘在陈家谷口(即演义中两狼山)预设强弩步兵接应。杨业的作战经验丰富,北宋军以步兵为主,对抗契丹骑兵在野战中难有胜算,但用劲弩装备的军阵确实是抵抗骑兵的最佳选择。实战中王侁和另一个监军刘文娱率领的接应人马先是为了争功私离防地,发现战况不妙又狂奔而逃。杨业突破辽军重围,浴血转战到陈家谷口,已经矢尽弓折,却发现接应人马早已逃走,“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力战”,以疲兵反身迎战。杨部下有老将王贵箭法如神,连射契丹勇士十余人落马,无奈箭尽,只得步战,持空弩犹打杀辽军数人,最后战死,杨业之子延玉,部将贺怀浦等皆死于乱军之中。杨业负数十创被俘,绝食而死。
    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

    就是这样一个故事,结果流传到今,历史真相被颠倒。弄得潘姓氏族与杨姓氏族,心存芥蒂。如此看来,真让人扼腕叹息!

                               (东篱采菊fhx原创)(参阅了部分网络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