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汉族和外族大规模混血杂交的一个时代
------------五胡乱中华
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汉族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既有主源又有支源。
炎黄集团是汉族的一个主源。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末期,在黄河两岸中原地区崛起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后,为了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而酿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阪泉之战”,黄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称雄于中原。追本溯源,汉族世称“炎黄世胄”、“黄帝子孙”,其源盖出于此。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地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馀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就是这个时期,其他民族开始和汉族之间,有了大规模的混血杂交。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汉和前赵算一国,史称十六国时期。而入主中原的五个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鲜卑、氐、羌,史称五胡。习称五胡十六国。
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而中原也是自三皇五帝到北宋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是汉族人的集聚地。中原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中原是汉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很多姓氏的族谱的始祖居住地,都在中原。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中原,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中原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中原定都。中国八大古都,中原地区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
随着胡人的入主中原,中原地区以及东北西北地区,必定出现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混血杂交。故而,北方人高鼻梁的,身材高大的,相比之下就比南方人多一些。那么,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应该是汉族比较纯正的后裔。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