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民出身开国皇帝杀功臣其实另有原因

(2010-05-17 16:31:33)
标签:

历史

开国皇帝

功臣

皇位

刘邦

分类: 随笔

平民出身开国皇帝杀功臣其实另有原因

 

 

    在汉族开国皇帝中,真正平民出身的只有两位,一是刘邦,一是朱元璋。刘邦,三代贫农出身,小时候连个大号也没有,人称刘季(刘三儿)。素小无赖,后来混上了泗水“亭长”(按当时的人口规模,也就是个现在的村委会主任)。估计还拿不到国家的俸禄,也就是凭借着流氓行经,混个好吃喝。

    朱元璋就更别提了,出身更苦,家里穷的没饭吃,少年时代就跑去当了一阵子和尚,其实就是一个“体面”的乞讨者。可见,刘邦和朱元璋虽然都出身平民,但都属不务正业型,都不是老实巴交的真正农民,都见了点“世面”,也都有点无赖与豪气。

    他们俩这身世,三姑六姨,叔叔大爷,都是泥腿子、大老粗。登基当上皇上,也就是单枪匹马闯京城,除了帮着打天下的哥们,两眼一抹黑。

    先说汉高祖刘邦。刘邦几乎杀尽了功臣,而以诛杀头号功臣韩信最具代表性。韩信自领兵以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他平定北方、夹击项羽,刘邦根本无法取得天下。但天下方定,刘邦就马上拿掉韩信的楚王头衔,贬为淮阴候,闲置长安。吕后又污韩信谋反,而杀之。韩信当年也曾防了刘邦一手,乃向刘邦讨了个 “三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刘邦也满口答应。韩信的意思是说,只要天在地在,你就不能杀我。结果,吕后把韩信悬掉在一个笼子里—— 不见地了;双眼蒙上白布——不见天了;再用削尖的竹子活活捅死——不见铁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欲致人死,何患无方?汉朝开国的头号功臣既被如此冤杀,其他人等都不在话下,只是挨日子罢了。

    再说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也许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低贱的,而杀戮起功臣来却又是最心狠手辣的。天下方定,他就开始逐步清洗功臣,先杀华云龙、廖永忠。而在这一时期,早就激流勇退的刘伯温也在家乡不明不白地死去。

    而朱元璋杀戮功臣的大手笔,是发动胡惟庸和蓝玉冤狱,一共杀了数万人,使帮助他得天下的淮西政治集团被彻底清洗。开国第一大将中山王徐达“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一直非常谨慎,病死于洪武十八年。但至今一直有人认为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杀的。徐达患病不能吃蒸物,朱元璋知道后故意赐给徐达吃蒸鹅。徐达知道朱元璋之意,含泪进食,很快疽发身死。

    人们往往认为,杀开国元勋因为功高震主,是皇帝为了自己的皇位安全,其实也不尽然。

    作为一介平民,当上了皇帝,没有社会背景,也没有根基,几乎就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心里底气不足,这是很正常的。心里面嘀嘀咕咕,总怕那些驰骋疆场、运筹帷幄的开国元勋们,也效仿他的造反行为,反过来革他的命,这也是很正常的。故而,杀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心里就踏实一些。杀一个治世能臣,心里就舒服一些。

    其实,作为开国皇帝,他心里也明白,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那些开国元勋们就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谋反是大逆、是死罪,在建国之初,蒸蒸日上的局面下,功臣们还不敢有此非分之想。

    然而,开国皇帝们从登基之日,就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自己不在了,自己的儿子要继承皇位。瞧这一个个手握兵权,文韬武略了不起的元老们,居功自傲,气吞山河。他们会俯首帖耳的听从小皇帝的指挥吗?接皇位的小皇帝,年轻毛嫩,加之小皇帝的那些叔叔伯伯,舅舅亲戚们,都是一些干农活的大老粗,由谁来辅佐小皇帝呢?开国皇帝们都在焦虑的思考着,战功赫赫的元勋们,肚子里到底在想什么?是不是心怀鬼胎?他们会真心辅佐小皇帝吗?有了可乘之机,也许都觊觎着皇位呢?天哪!会不会自己突然死去的那一天,就是自己的王朝覆灭的时刻呢?

    所以,开国皇帝们就越想越觉得后脊梁冒凉气。开刀吧!别犹豫了!胡乱编个理由,把这些有能耐的家伙们,统统杀尽!保住我家的王朝,世代相传。于是乎,“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千古政坛规律就出现了。

    平民皇帝为了儿子皇位安全,就开始了屠杀功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