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八十一章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
很多人看书读报时,比较注意一些“格言警句”,遇到一些自己非常欣赏的,就动手抄下来。这些“格言警句”,的确给人以启迪,使人明白了不少人生的道理。
《老子》八十一章,就是很多“格言警句”的高度集中。台湾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对这一章的评价是:“本章的格言,可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前三句格言在于提示人要信实、讷言、专精。后四句,在于勉励人要‘利民而不争’。”
这一章是《老子》最后一章,笔者觉得,老子在将要结束这部著作时,语重心长的对人们提出了做人的行为规范。现在读起来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现将这一章内容,俗译如下,供博友参考,希冀得到批评:
平时一些真话、朴实的话,听起来都不是悦耳中听,甚至让人都有些不舒服。
那些漂亮话、让你听了心里美滋滋的话,其实都不是真话。
平时行为善良的好人,是不会花言巧语的。
那些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家伙,都不是什么心地善良的好人。
真正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人,绝不会到处卖弄显摆。
那些自以为是、夸夸其谈、到处卖弄的人,其实肚子里没什么东西。
真正明白世理的人不积不藏,不保留任何东西。
尽全力热情帮助他人,自己反而更充足,
尽自己所有奉献给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就是利万物而不妨害它们。
人间的法则,就是老老实实干自己的事而不去和别人争夺。
(附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人间的事,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就简单。《老子》八十一章,告述我们,怎样观察社会,怎样识别社会,在社会上,作为个体的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样去做。当今这个流言四起,谎言满天飞的年代,不着边际的话只能讲给那些信的人,悦耳的花言巧语只能说给那些听的人,卖弄显摆只能演给那些欣赏的人看。不管世态如何千变万化,只要心里有一颗淳朴善良的心,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返朴归真,何患之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