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译注争议颇大的《老子》第四十七章

(2009-12-06 08:12:53)
标签:

《老子》

外物

草根

陈鼓应

分类: 读书笔记

译注争议颇大的《老子》第四十七章

 

 

    《老子》第四十七章的译注,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生分歧的还都是大家学者,真让我们这些初学者茫然而无所适从。这一章原文如下:

    不出户,知天下。

       不闚牖,见天道。    【闚牖】看窗外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直译成白话就是: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不用看窗外就能了解自然规律。外出奔波的越远,知道得越少。因此,圣人不必经历就知道,不必亲见就能明了,不去做就能成功。

    《老子》的这一章内容,持否定态度的不少,学界泰斗任继愈先生就算一位。

    任继愈先生在他的《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书,四十七章的导语中写道:“老子更进一步宣扬经验不但不能帮助人们取得认识,甚至对认识起着妨碍作用。老子说‘圣人’不必经历就知道,不必亲见就明了,不必去做就成功。这是一条反科学的道路。”很显然,依先生的理解,老子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故而不同意老子的观点。

    陈鼓应先生在他的《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一书,四十七章的引述写道:“老子不重外在经验知识而重内在直观自省。他认为我们的心智活动如果向外驰求将会使得思虑纷杂,精神散乱。一个浮躁的心灵,自然无法明澈地透视外界事物,所以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照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这种规律,当可洞察事物的真实情况。他认为心灵的深处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镜子,上面蒙上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老子认为我们应透过自我修养的功夫,作内观反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蔽障,以本明的智慧,虚静的心境,去览照外物,去了解外物运行的规律。”很显然,陈鼓应先生对《老子》这一章,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认为老子的观点是对的。

    作为草根写手的我,同意陈鼓应先生的说法。

    本草根斗胆也说几句,作为大思想家,大哲学家的老子,不可能犯这样简单低级的错误。“把自己封闭在小屋子里足不出户而能知道天下事,窗外的世界连一眼都不看而就能知晓自然规律”,这怎么可能呢?《老子》的这一章和第五十二章的几句话有相通之处,“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其中的“闭其门”难道就理解为:关门闭户吗?我们不能浅显的、从字面的来理解“第四十七章”。是否可以这样来翻译“第四十七章”:

    足不出户的静心修养,方能洞察纷乱的天下事。

       切断窗外的种种诱惑,才会了解大自然和人间的规律。

       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走的越远就陷的越深,得到的真知越少。

       所以,明智贤达的人,

       不盲目浮躁而后获得真知,

       不见可欲而后明察明了,

       不违背规律顺其自然而后成功

    已上是本草根写手的陋见,就算是在黄钟大吕面前,草丛中一只小虫的鸣叫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