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字头口语渐渐淡出日常生活
曾经流行的“洋”字头口语,现如今只是一些六十岁以上的人,还偶尔再用,年轻人大多已经不熟悉了。回想一下,这也是曾经的“国耻”呀,很多自产的,好端端的国货,被冠以“洋”字,这也是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痛苦。这些“洋”字头口语梳理了一下,比较典型的有:
洋火------火柴。
洋布------相对于土布、粗布而言的机织布。
洋油------老百姓点灯用的煤油。
洋车------人力车,城市里拉人用。
洋井------乡村的机井。
洋酒------葡萄酒为代表的果酒。
洋装------西服为代表的西式服装。
洋药片儿------各种西药片儿。
洋铁片------可以做水桶之类的薄铁片。
洋盆------搪瓷盆。
洋茶缸------搪瓷缸。
洋面--------就是现在的85面粉。
洋柿子------就是西红柿。
洋字码子------使用拉丁字母的所有外文。
洋楼------用西方风格、或建筑方法盖的高楼。
洋气------表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非常时髦。
从这些口语,充分反映出想当年,西货是怎样充斥了中国的市场。到后来中国自己也能造了,可是已经习惯了的人们,仍旧以“洋”X X X
来称呼这些物品。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些带有殖民色彩的词句了。愿人们记住这些词,记住这些让中华民族羞愧的词!
不过有一个词应该照用,这个词就是“洋装”。本人认为,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正式场合是要穿民族服装的。日本有和服,阿拉伯有阿拉伯长袍,欧洲有西服,我们中华民族的汉族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服装呢?我们中华民族在服装上失去了自我,也是一种悲哀。
但愿这些“洋”字头口语,一去不复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