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中国人没有这四部书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中国人没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四部书,那么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将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就好像房子失去了栋梁,大树失去了树干,春天没有了姹紫嫣红呢?这四部书在民间的影响,到现在为止现代长篇小说还没又一部能与之比拟。
很多文人拾四大名著之牙慧,操笔写了大量的“续书”:
《红楼梦》的续书:《后红楼梦》、《栔续红楼梦》、《绮楼重梦》、《红楼续梦》、《蜃楼情梦》、《新红楼梦》、《红楼复梦》、《续红楼梦》、《续红楼梦新编》、《增补红楼梦》、《增红楼梦》、《红楼圆梦》、《绘图金陵十二钗后传》、《红楼梦补》、《补红楼梦》、《红楼幻梦》、《幻梦奇缘》、《红楼梦影》、《续红楼梦》、《太虚幻境》、《新石头记》、《红楼残梦》、《红楼余梦》、《红楼真梦》、《石头补记》、《红楼梦别本》、《木石缘》《宝黛因缘》、《新续红楼梦》、《红楼三梦》、《红楼梦醒》、《鬼红楼》、《红楼四梦》、《红楼后梦》、《红楼再梦》、《红楼重梦》、《红楼续梦》、《再续红楼梦》、《三续红楼梦》、《红楼补梦》、《疑红楼梦》、《大红楼梦》、《风月梦》、《红楼翻梦》、《继又云所见抄本红楼梦》、《端方藏抄本红楼梦》、《三六桥藏本红楼梦》、《陈弢庵所见旧时真本红楼梦》、《戴诚甫所见旧时真本红楼梦》、《红楼梦新补》……
《水浒传》的续书:《结水浒传》(《荡寇志》)俞万春、《水浒后传》陈忱、《后水浒传》青莲室主人、《续水浒传》冷佛、《水浒外传》刘盛亚、《水浒中传》姜鸿飞、《残水浒》程善之、《水浒别传》张恨水、《水浒新传》张恨水、《戏续水浒新传》嘉鱼、《水浒新传》楮同庆、《古本水浒传》梅寄鹤、《新水浒》陆士鄂、《新水浒》西泠冬青……
《西游记》的续书:《续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新西游记》、《西游记续集》、《西游记前传》……
《三国演义》的续书:《续三国演义》、《反三国志演义》……
没有四大名著,哪来的这浩瀚的续书?
剧作家们,根据四大名著改变的戏剧更是充斥着戏剧舞台:
关公戏有《古城会》、《华容道》、《战长沙》、《单刀会》、《水淹七军》等,在各地方戏里都算大门类。
有关诸葛亮的剧目都是老生戏,在京剧各大老生流派里,像谭派、马派、余派、高派等都以擅演孔明而闻名遐迩。这类戏有《群英会》、《借东风》、《失空斩》等等。
蜀汉阵营的其他人物也有许多重头戏,像刘备的《让徐州》、《白帝城》,张飞的《芦苇荡》,赵云的《长坂坡》、《截江救斗》。
相比而言,曹魏和东吴阵营的戏不算多。曹操的戏有《捉放曹》、《击鼓骂曹》、《徐母骂曹》等,本来就不多,还挨了两骂。新编京剧《文姬归汉》和《曹操与杨修》,突破了原来曹操奸臣白脸的模式,有所创新。东吴戏更少,也就《群英会》、《龙凤呈祥》几出。
水浒戏也挺多。宋江的《坐楼杀惜》、林冲的《夜奔》、鲁智深的《山门》、李逵的《探母》等,都是长演不衰的名剧。盖叫天的盖派京剧武生以演全本武松戏名噪天下,据说盖叫天逝世前还在演戏,他拼着最后一口气,也不愿让自己扮演的英雄倒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西游戏都是猴戏,从《闹天宫》到《盘丝洞》、《真假美猴王》,都是很热闹的武生戏。
红楼戏比起来少一些,京剧里有《红楼二尤》,越剧有《红楼梦》。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情节不那么紧凑,改编成戏曲的确有些难度。
没有四大名著,中国的戏剧舞台,是不是冷清了一些?
四大名著对饮食也有很大影响:
《红楼梦》——雅化的饮食
曹雪芹生于豪门世家,从小吃的见的都是饮食中的极品,中年落魄后,则将平生所见所食倾注笔端:先不提那道吃不出茄子味的茄鲞,光是宝玉丫头芳官吃的虾丸鸡批汤、酒酿清蒸鸭子、胭脂鹅脯、奶油松瓤卷酥饼、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绿畦香稻粳米饭,就令人读之馋涎欲滴了。
《西游记》——赋化的饮食
吴承恩极尽铺陈之能事,用的则是古典文学中“赋”的手法。写花果山众猴设宴云:“金丸珠弹,红绽黄肥。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写天上蟠桃会则有“龙肝和凤髓,熊掌与猩唇。玉液琼浆,香醪佳酿”之句。再写民间吃食就说:“素汤米饭、蒸卷馒头,尽皆可口,真足充肠”。
《水浒传》——俗化的饮食
好汉们只要一进酒店,必先叫一盘牛肉、十斤白酒;丰盛点儿的,安排几样果品、几样菜蔬,也无非是嫩鸡、酿鹅、时新果子和几尾金色鲤鱼。这也正是好汉的饮食所好,方显出他们的食肠海量。
《三国演义》——简化的饮食
罗贯中写的啊英雄大豪杰的风云聚会,从不细述饮食酒馔这些琐碎小事,但也略有精彩之处,如青梅煮酒一段。不过罗贯中运笔用意不在青梅和酒,而在论英雄上。
对当代的影视剧影响,四大名著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电视连续剧在电视台重播最多的,就是四大名著剧,《西游记》从开始播出,到现在近二十年,一直热播,这不能不是一个奇迹。
在当代出版界,四大名著仍然是重头戏。来自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数据显示,四大名著每部拥有高达200个左右的版本。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四大古典名著是每个人阅读经历中的必读品,同时也是书市上的畅销长销书。据悉,某大出版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就依靠出版四大名著来给职工发工资。
四大名著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影响,例如曲艺,高原均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相声《批三国》,大鼓书《探晴雯》等等。以洛阳“关林”为代表的关帝庙,在全国数也数不清。就因为一部《红楼梦》,出了一门学问“红学”,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有专门的学术刊物,不少专家研究红楼是终身的事业。
假若中国人没有这四部书,真很难设想,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化生活?也许比较枯燥呢。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