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文,钟鼎文为什么难懂?

(2009-04-04 11:27:17)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古文,钟鼎文为什么难懂?

 

 

     古文不好懂,而且文章越古越不好懂,我觉得,除了古文用了大量生僻字和当时的语言习惯之外,还有就是书写条件。

    以下乃本人之乱猜,各位博友可发表高见。

    例如:商周时期的钟鼎文,是在器具有限的面积上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因此在铸造时就用最少的字,所以今天读起来就费劲了。

    又例如:古时的书就是竹简,初期就是在竹简上刻字写文章。试想一下刻字多么艰难啊,所以写文章时就尽量少用字。《易经》屯卦六二爻: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二十一个字,描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有很多人屯然而至,邅然而回转,乘马班然而盘旋,非劫掠之寇贼,乃求女子婚媾。女子贞正不嫁,十年乃能许嫁。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叙述也用了四十三个字。如在竹简上刻字,增加了多少时间啊。

    由于用字少,以至于我们后人,翻译古文时,经常出现争议,也许古人在当时,凡是认字的,都能读懂呢。

    自从有了纸以后,就比原来好多了,文人们不再那么吝惜字了,作为我们后世人,读起来也没有那么艰涩了。进入电脑的无纸时代,就不知怎么样了。

    这就是古文难懂的原因,瞎猜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