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鉴别一个人的“人品人格”最简易的办法
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离别父母,离别家、离别学校、步入社会独立生活的过程。进入社会以后,就要接触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我们要结交朋友,接触同事。我离家时父亲曾嘱我:“出门在外,世事难料、人心险恶,交友时要慎之又慎,但主要看一个人是不是孝顺。如果一个人不敬父母,万万不可与这种人深交。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好,怎么会对别人好呢?”
我牢记父亲的话,走向了社会。父亲后来患病去世了,但老人家的话还深刻记在我的脑子里。现在回忆起来,用孝不孝来判别一个人的“品性”,还真是一个既简易又有效的好方法。
一个人的“人品人格”的构成是复杂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想彻底了解一个人的“人品人格”是一件难事,如果我们的切入点是“孝不孝”就简单了。
孔子在《论语》中就用了大量篇幅来论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理解的孝,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行了。家里面的狗和马,都能养。如果不敬不爱,奉养父母和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和颜悦色最难。有事替父母劳作,有好吃的先让父母吃,可是挂着一脸的不耐烦,难道这算孝吗?”
我们孝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用一句现代的话说,就要真心爱他们。
同时孟子也有一句名言:“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孟老夫子告诉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疼爱别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也要关心别人的孩子。
孝就是要有爱心,孝是一个人的道德基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