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三不四”与“人五人六”

(2008-08-17 14:52:50)

“不三不四”与“人五人六”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把那些不正派、不规矩、不务正业的人叫做“不三不四”的人。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混的不错,要事业有事业,要名分有名分,人们就会说“某某有两下子,混得‘人五人六’的”。

    为什么“不三不四”就不好呢?三和四跟人的不好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人五人六”就好呢?五和六跟人的好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不说成“不五不六”“人七人八”呢?中文的成语都有个出处,敝人翻了很多词典,只有解释没有出处。

    近读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获益匪浅、感触颇深。

    《易经》凡六十四卦,每卦六爻(每爻都用一个符号表示,阳爻“—”或阴爻“- -”),就是每卦用六个符号组成,自下而上的六个位置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同时又由“九”和“六”分别表示阳爻“—”和阴爻“- -”,例如:“初九”表示最下边的符号为“—”,“四六”表示自下往上数第四个符号为“- -”。

    南先生在书中写道,《易传》认为:《易》卦的六爻象“天地人”三才,“上”“五”两爻象天,“初”“二”两爻象地,人处于地之上,天之下,故“三”“四”两爻象人。如果说一个人“不三不四”就是说你没在你应在的位置、不成样子。“上”“五”两爻又引申为尊位,人们说皇帝就是九五之尊,那么人要是混到这个份上,已经是十分了得!所以说一个人出头露面、显达发迹,就说成“人五人六”。

    《易经》是我国最古的书之一,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很多都源于此书,现在很多词语就是源于《易经》,像什么“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速之客”等等。“不三不四”、“人五人六”源于《易经》应该说得过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