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爱
---------一个真实的故事
清明节,我的远房大姐回家祭祖,讲了她的邻居的一个故事,听后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大牛庄日子殷实的老杨家,张灯结彩、鼓乐齐鸣,一派喜气洋洋,老杨给儿子小杨迎娶新娘。老杨就小杨这么一个儿子,一个身强力壮浓眉大眼五大三粗的小伙子。喜事办的气派、排场,来喝喜酒的亲朋好友,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待到新娘子撩起盖头,露出面容后,全村的人,眼都直了,年轻小伙们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人们揉了揉眼,“啊,这不是七仙女吗?”高高的发髻,露出了白白的脖颈,细细的腰支,显示了苗条的身材,高高的胸部,张扬了女性的风韵,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都知道,老杨家娶了个仙女一样的媳妇。
从此以后,老杨、小杨干农活过日子,更来劲了。到了秋后,粮食丰收,那真是大囤满,小囤流。小杨媳妇人漂亮,人性好,知老知少通情达理,里里外外一把好手,日子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人一旦过上好日子,那就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小杨媳妇两年连生了两个儿子,这可把老杨乐得嘴不合拢,传宗接代可是农家的大事,胖胖的孙子就是宝贝。老杨小杨,出来进去哼小曲,那叫一个美!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年仅二十的小杨,急病夭亡。扔下二十岁的媳妇和呱呱待哺的儿子,撒手人寰。天塌了,天塌了!一家老小都被这突然的袭击弄傻了,悲悲戚戚的阴云笼罩了杨家。
日子过去了几个月,情绪缓和一些了,老杨开始思考一些问题,老杨是个明白人,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让如此年轻漂亮的媳妇守寡?她太年轻了,那也太残酷了,漫长的人生道路这才刚刚开始,让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守着两个儿子过下去?不可设想,也没法设想。
老杨在失子之痛和困惑之中过日子。古有伍子胥一夜愁白头,如今的老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满头的黑发全花白了。脸上的皱纹也增多了,人也消瘦了,话也少了。村里的人远远的见到他都无奈的摇头、叹气。
终于,老杨在一天想通了,送儿媳妇回家。那个年代我们这一带的风俗是:丧夫的媳妇,只有婆家送回去,才能改嫁。这一天老杨早早的套上了马车,送儿媳妇回五十里以外的娘家。儿媳妇明白公爹的好意,犹豫再三不上车,唉,母子分离呀!亲生骨肉永别呀!儿哭娘,娘叫儿,凄凄惨惨,哭得昏天黑地。闻讯赶来的邻居们没有一个不掉泪的。老杨心一横,把儿媳妇拉上车,扬鞭催马,快速离去。
车走了五十里,儿媳妇哭了五十里,撕心扯肺的哭,老杨也老泪纵横,惨那!
天快黑了,车到了儿媳妇娘家的村边。当时的风俗,不能送到家,到村边就下车。老杨和儿媳妇无语而别,老杨挥鞭而去。
老杨回到家,两个孙子哭哑了嗓子,拼命的要娘。老杨老两口只有流泪,无言以对。两个孩子哭累了,睡着了。老杨老两口,默默的相对垂泪。
鸡叫了,天快亮了,老两口一夜未眠,不知什么时候,天下起了小雨。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让昏暗灯光下的老杨两口子抬起了头,老杨慌忙开门。啊!落汤鸡似的儿媳妇站在门外,见到老杨后,精疲力尽的儿媳妇瘫软下来。
时光如流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杨媳妇,如今已是98岁高龄的杨奶奶了,老人如今耳不聋,眼不花,身板硬朗,人们都说能活100多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