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血统论:《哈利波特》中赫敏为什么不能嫁给哈利(五)

标签:
赫敏近亲结婚盎格鲁撒克逊英国人马尔福杂谈 |
分类: 学习参考 |
http://fmn.rrimg.com/fmn065/20120722/0210/b_large_m4OK_7c9800002d8b1261.jpg
那就索性发扬这项天赋,因此他们在《凤凰社》中干脆退了学,虽然没能成为霍格沃茨合格的毕业生(做政治家),却成了成功的商人。
http://fmn.rrimg.com/fmn063/20120722/0210/b_large_0reg_48d8000028561263.jpg
霍格沃茨课程里有关于商业的项目吗?没有。两个人完全是无师自通,一边玩一边找到门道的。
怎么样,这种教育理念是不是听着挺动人的,在这种理念下,几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老师应该鼓励个性、强化特长,而不是逼着有外语天赋的同学练飞行,或者让有经商才能的同学搞草药研究。这些年中国的教育改革,引入了不少英美国家的教育理念,所以这些说法,估计各位也不完全陌生。
但是说也奇怪,中国现在的教育模式,仍然是高考体制为主,多少“素质教育”的好计划,听起来不错,一旦遇到高考指挥棒,就会出现各种走形。为什么不根本上引进英美国家的教育理念呢?
因为强调天赋的教育,有一个隐含的逻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接受。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人的差异会被固定化。天赋是先天的、用生物学的说法就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但基因会代代相传,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强调天赋的结果造成这样的逻辑:商人有经商天赋,他们的子女仍然有经商天赋,也就应该继续经商;音乐家有音乐天赋,他们的子女仍然有音乐天赋,也就应该继续搞音乐;……;这还不要紧,关键是:统治者有统治的天赋,他们的子女仍然有统治的天赋,也就应该继续统治大家。
说人话。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你是什么意思!
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c/item/8d5494eef01f3a29a59dee5d9925bc315d607ccf.jpg
(以上摘自本帖后部分网友的评论,先摆在这里,看看本宅预测能力如何。)
抱歉我只是个普通教师,给我的几个学生介绍英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而已。英国文化的主流是贵族文化,而贵族的基础则是血统,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不搞明白这一点,学习英国的一切都不会入门。
第四篇、赫敏的头发、血统和身份
今天两段联发,主要是不愿意让人骂我卖关子。现在终于可以讨论赫敏的头发问题了。褐色的头发是什么意思呢?
http://fmn.rrimg.com/fmn057/20120722/0210/b_large_wLG4_58da000016cd1261.jpg
前面网友的跟贴中,提供了很多有想象力的答案,依照发言次序列举如下:吉普赛人、斯拉夫人、诺曼人、加拿大人、凯尔特人、意大利人、伊朗雅利安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爱尔兰人。我看到最有创意的答案是这个网友的留言:
“赫敏到后几部出现的眼部烟熏和眼线,头的脸比例(高额头),杂色卷发,博学智慧,和对基督教道德观的细微批判态度,很容易得出,原型代表了一种两河流域文化。阿拉伯信仰使之和传统格格不入,深厚的犹太教时期遗存知识,巴比伦,埃及,苏丹时期,丰富的文化交汇。赫敏对事件的一些预判和先知,仿佛新约中记载的,预兆耶稣诞生的东方三圣人。赫敏从书中知道的事物很大程度上引导哈利做了很多决定性的事。魔法石,赫敏差了书。密室,变形药。阿兹卡班,穿越。火焰杯。。。好吧这集没她什么事,恋爱。。。。。不胜枚举。所以说赫敏的东西方矛盾和交融特质,很可能就代表了阿拉伯,两河流域文明。”
请允许我膜拜一个先。
问题是,这么多的选项,哪个是正确答案呢?
各位修炼统治术的同学们请注意,经过多年素质教育的提倡,说我们老师只会照本宣科是不正确的,很多老师也经常提供各种教科书以外的、甚至是相当激进的观点。但坦率地说,目前我们的法学教育还缺乏一项很基本的素质训练。一个优秀的统治者最重要的素质并不是见识广博,因为一般来说统治者并不缺乏各种信息。关键是,在大量眼花缭乱互相矛盾的信息中,能做出正确的一个判断并坚持到底。法学案例课上大家都上过,每个案件中包括大量信息,哪些是有法律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干扰项,哪些是自相矛盾的谎言,优秀的律师必须做出准确的判断,才能打赢官司。在英语里,表明这种判断的能力有一个词:insight,这个词由内(in)和看(sight)两个词根组成,可以翻译成“洞察力”、“悟性”、“眼光”等等。
各位请试着运用你们的“洞察力”,选择一个答案,记得要坚持己见哦。
1
2
3
答案是:赫敏的褐色头发,意味着她是个普通的英国人,她的头发的颜色是大多数英国人头发的颜色。
估计大家都很愤怒。等了这么久,等来这么一个结果。
请先不要着急愤怒。得出结论并不困难,但一定要给出判断的理由。为什么褐色头发是表示普通英国人呢?
英语中有两个词表示民族:nation和ethnic group,前一个词更多的表示“国家”、国家政权下的民族,比如Britain nation 或者American nation,后一个是语言文化上的人群,比如Anglo-Saxon,可以表示英国和美国的英语族裔。无论用哪个定义,赫敏都和哈利、马尔福一样,属于英国的主流民族,(用后一个定义,罗恩属于少数民族)。但这不足以区别赫敏和马尔福的身份。
有在英国留学的同学留言说,现实中英国人很不重视我们说的“民族”差别,他们的身份登记也没有“民族”这个选项。没错。大家研究英国人的身份问题,可以从民族入手,但在民族之下,还有更细的划分。这种分类标准在中文中没法对应的概念,用一个现在已经不太流行的词,勉强可以称之为“阶级成分”。在这种分类下,人的身份分为三种:贵族(noble)、自由人/平民(freeman)和奴隶(slave)。前面说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征服者/统治者,其实并不准确,严格地说应该是盎格鲁撒克逊贵族才是统治者。留学生一般接触不到比较高端的贵族阶级,因此会感觉英国人不太重视身份差别。
在早期的英国历史中,无论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是凯尔特人,内部都已经有了阶级分化。有人以农牧业、手工业等为职业,也有人专门以战争为职业,即武士阶级,其领袖则称为“王”,这些职业大体上都是世袭的。日耳曼民族大迁移之后,盎格鲁撒克逊武士战胜了凯尔特武士,成了英国贵族(严格地说还有后来的维京人、诺曼人,这两族也属于广义上的日耳曼民族),大部分凯尔特人或者被征服成了奴隶,或者和盎格鲁撒克逊族的平民混杂在一起,融合成现在的普通英国人,也就是平民。
贵族与平民的划分,一直是英国历史、文化和政治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人学习英国文化的难点之一。很多人不能接受,号称“先进”的英国,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法定的贵族国家。英国女王作为贵族之首,她既不是民主竞选的,也不是推选或者指定的,而是依照血统原则继承的。女王在英国政体中是有实权的,并不仅仅是教科书中所说的“君主立宪制下统而不治的虚君”那样简单。(女王的实权问题比较专业,不展开。)
http://fmn.rrimg.com/fmn063/20120722/0215/b_large_Ewkv_639f000014bf1261.jpg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之下,英国还有大大小小的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和教会贵族、法律贵族等共一千多人。这一千多人组成的贵族院(上院),和剩下8000万人选举出来的平民院(下院),理论上是平级的,二者加上国王,共同构成英国政治的中枢——英国国会。历史上,上院曾经拥有比下院多得多的权力。即使在贵族制度高度式微的今天,上院也仍然是英国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道大家是否相信,直到三年前的2009年,英国才在历史第一次成立了“英国最高法院”,此前上院一直是英国的最高上诉司法机构!也就是说,最高司法权一直在贵族手中,(这个问题也很复杂,不展开)。在一向以法治传统著名的英国,大家可以理解这意味着什么!
http://fmn.rrimg.com/fmn060/20120722/0215/b_large_y7VD_7649000010c01262.jpg
英国国会大厦
至于贵族精神对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影响,那更是无所不在。民间对贵族精神的追求,比上流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去年大家都领教过的这个场景:
http://fmn.rrimg.com/fmn059/20120722/0215/b_large_SXY4_38b700003aec1262.jpg威廉“大婚”
这场婚礼一共花费4722万英镑(折合4.7亿人民币),全由纳税人支付。英国民间的态度呢?一片欢腾,载歌载舞,视若第二国庆,(英国国庆节是女王生日)。
发张稍微敏感点的照片,2009年9月9日,某开国元帅之孙女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婚礼。哦,抱歉,这地方古代叫做太庙。
http://fmn.rrimg.com/fmn062/20120722/0215/b_large_geDs_38b700003aed1262.jpg
不知各位什么感觉。反正新郎的名字,到现在还处于保密状态。
言归正传,《哈利波特》中的贵族和平民,对应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片中有一对很常见的概念:“纯血”/“麻瓜”。
《密室》的开场,卫斯理和马尔福两个家庭在书店相遇,两个家长亚瑟卫•斯理(罗恩爸爸)和鲁修斯•马尔福第一次直接面对面,下面是鲁修斯的一些对白:
http://fmn.rrimg.com/fmn059/20120722/0235/b_large_s9bp_20e50000cdf71263.jpg
除了又一次侮辱了卫斯理家的红头发之外,重点是muggle麻瓜这个词。这个词是罗琳创造的英语单词,还有一个近似的词,也是在《密室》中,小马尔福和赫敏在教学楼前冲突的时候说的:
http://fmn.rrimg.com/fmn062/20120722/0220/b_large_4Y5x_58da000016dd1261.jpg
Muggle,词根来源于mud blood,blood是血统,mud是泥巴,因此中文译成“泥巴种”。这其实是个漂白了的译法。在英文中,mud可以引申为肮脏、混杂。Muggle或者mud blood,其实翻译成汉语中的“杂种”更准确一点。这个词的关键,就在于“混血”。
贵族和平民的分界线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是血统,或者是对血统的态度。平民不介意血统是否混杂,而贵族们则坚持近亲结婚(近亲的定义有很多种,下文讨论仅指表兄妹或更远的亲缘,不讨论更近的亲缘)。大家知道,子女的头发的颜色是由父母决定的,金发和金发生金发,红发和红发生红发,金发和红发多混杂几代,颜色就不那么纯粹了,就成了普通英国人的亚麻色头发。在儿童文学作品里,就简化成:纯红和纯金是贵族,褐色则是平民。(遗传学上的头发颜色决定并非如此简单,英国现在的贵族也没有纯粹的金发和红发,但这是小说,用来体现主角性格身份而已,就像黑脸的张飞,红脸的关羽,历史上就不一定如小说中描写的那种肤色一样)。
可是为什么一定是纯血歧视混血呢?不是常说“远缘杂交,生下小孩聪明”吗?哈利是个父纯血巫师母泥巴种的“半血王子”,看来正好符合这条规律,马赫党不也一直在希望聪明的赫敏嫁给高贵马尔福吗?
很抱歉,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马尔福的家族如果能接受赫敏的话,他们家早就不再高贵了,一头铂金色长发也早变色了,也就不会被各位马赫党喜欢了。
到底为什么贵族一定坚持近亲结婚呢?
(下面的文字有一定危险)。我无意改变各位的伦理观念,事实上这种公共伦理观念一旦混乱,会带来很多实际的社会危险,网络和教室是不一样的。踌躇了很久,不知是否该在网上讨论这个问题:近亲结婚,结果一定是有害的吗?
先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近亲结婚,会导致什么后果?
大部分同学都会条件反射的回答:生下的后代是白痴。
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下图是人教版《生物第二册》第六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原书的截图,各位应该是从这里得到的答案。
http://fmn.rrimg.com/fmn057/20120722/0220/b_large_ktEG_681b00004d271262.jpg
http://fmn.rrimg.com/fmn064/20120722/0220/b_large_8QCJ_6d5e000012151261.jpg
但这不是真相,非常遗憾的是,在遗传基因问题上,我们的教科书是有问题的。
教科书没有撒谎,但它只提供了一半真相。
获得全部真相并不难,只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质疑常识的习惯。愿意修炼统治术的同学可以试试暂时不看下文,运用你们的洞察力,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提示一下,《魔法石》中有一个场景,哈利打魁地奇前有些怯场,赫敏就用陈列室里哈利爸爸詹姆波特当年的魁地奇奖杯来鼓励他:
http://fmn.rrimg.com/fmn063/20120722/0220/b_large_e3Ms_20e50000cddb1263.jpg
1
2
3
问题是,为什么只是讨论致病的基因呢?假如一个家族有一个优良的基因,比如跑的更快、长的更高、更聪明、更勇敢,(以下简称“优秀基因”。这些遗传特性可能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基因,但遗传病也一样),这种基因也分为显性和隐性,只有两个都是显性基因,才能表现出优秀的遗传性状。用教科书的原理分析,结果就是这样:
“每个人都携带有5~6个不同的隐性优秀基因。在随机结婚的情况下,夫妇双方携带相同优秀基因的机会很少。但是,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祖先那里继承同一优秀基因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双方很可能都是同一种优秀基因的携带者,这样,他们所生子女拥有优秀天赋的机会也就大大增加,往往要比非近亲结婚者高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也就是说,优秀的人群如果世代坚持近亲结婚,其后代就会特别优秀,或者说,对于优秀的人群来说,近亲结婚有利于这个人群长期保持优势。这就是英国王室即使因为遗传的血友病屡次减丁,也坚持只和其他王室通婚的原因。
考察人类的婚姻史,贵族们总是倾向于近亲结婚。也可以说凡是贵族文化占上风的时间,婚姻法或者婚俗就倾向于近亲结婚。古代中国人在东亚地区是优势民族,受儒家贵族文化的影响,历来就流行姑表亲,以至于古汉语中的公公婆婆被称为“舅姑”,因为没过门之前叫惯了,过门之后一时改不了口。姑表亲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大家都知道,《红楼梦》那个世界里,晴雯再可爱,也不能“嫁”给宝玉的,(何况这姑娘也不是省油的灯。)
那么为什么人人皆知“近亲结婚后代白痴”,并且现在中国的法律明确禁止近亲结婚呢?
继续使用你们的洞察力,试着分析一下。
1
2
3
遗传规则的完整表达应该是:对劣质的基因来说,近亲结婚不利,远缘杂交有利(所谓遗传病,只是劣质基因的极端情况),而对优秀的基因来说,近亲结婚有利,远缘杂交不利。话说的再直言不讳一点,平民们只有禁止贵族们的近亲结婚,才能分享贵族的优秀基因。中国当代的婚姻法并不是特例,凡是在历史上平民文化占优势的,都会有大量的亲属婚姻禁忌。在罗马天主教的教规中,最多的时候曾经禁止七代以内的血亲结婚。(历史上天主教会主要是代表平民的立场,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展开讨论。贵族们一直反对这一教规,后来教皇特地作出了例外的规定,具体考证属于专业知识,也不展开讨论)。
http://fmn.rrimg.com/fmn059/20120722/0230/b_large_OGQK_733a0000d0301262.jpg
原著中霍格沃茨也有家养小精灵,负责扫地做饭,结果被电影砍掉了。同时砍掉的是赫敏在她的四年级时决定成立组织“家养小精灵福利促进协会”的事。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Elfish
Welfare缩写SPEW,就是英文“呕吐”的意思。赫敏出身低微,全校同学中只有一个半血、一个少数民族做朋友,为小精灵呐喊符合她的身份,但在霍格沃茨的主流观点看来,就有点“令人作呕”了。
就算不考虑反角马尔福,男一号哈利对待家养小精灵的态度,其实也挺不怎么样的。《密室》的结尾,哈利虽然因为和马尔福作对,利用藏袜子的方法巧妙的解放了多比,但打狗是为了打主人,并不是为了狗。哈利和多比有下面的对话:
http://fmn.rrimg.com/fmn060/20120722/0230/b_large_HJHN_7f0400000ea91262.jpg
哈利的话其实就约等于一个字:滚。
有人说,林肯不是早就解放黑奴制吗?约翰•肯尼迪不是给黑人平等的公民权了吗?奥巴马不是已经当上美国总统了吗?为什么你还说美国歧视黑人呢?确实,现在美国已经没有“黑奴”这个具体制度了,但“种族歧视”的精神并没有改变,最多用“墨西哥非法劳工”代替黑人,或者用黑白混血的奥巴马打打广告而已。(奥巴马的白人妈妈家族血统很高的,而他的黑人爸爸除了生下他之外好像就和他没什么联系了。)道理很简单,没有奴隶,就没有贵族。不歧视异族,怎么凸显本族的高贵?让美国人对有色人种客气一点,没问题,让美国人放弃自己的优越感,那就等于没有美国了。
关于英美国家的血统论——贵族(平民、奴隶)观,暂时分析到这里。有人问我是不是法西斯,来这里推销血统论。这个问题我表个态:我和大家一样,也没有什么高贵的血统,只是个普通中国人而已。我当然也不喜欢被白人歧视。只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英美国家是中华崛起的最大障碍,不搞明白他们的一些内心想法,我们的决策就会有错误。建议各位不要对号入座,分析咱们中国人内部的族群血统,希望下面的讨论集中在欧美文化历史和政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