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省林业厅的“道歉”缺乏诚意

(2008-02-06 13:48:15)
标签:

陕西省林业厅

“道歉”

缺乏诚意

公信力

周老虎

杂谈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home/2007/tit_logo_new.gif

     (2008.2.7.春节 

首页 >> 网评 >> 媒体时评)

http://hlj.rednet.cn/images/logo.gif

2008.2.7

红网首页 > 红辣椒频道

           
                   陕西省林业厅的“道歉”缺乏诚意

 

张三民

 

       25日,标题为“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信息,陕西省林业厅向公众道歉”暨“陕西省林业厅草率发布华南虎信息,被陕西省政府通报批评”的新闻见诸各大媒体(新华网)。

    乍一听,似觉欣慰,细思忖,则疑窦丛生。

    诚然,这是一个姗姗来迟的“阶段性”成果,因为在众矢之的尴尬之中、在沉默与被动了四个月之后,地方政府毕竟有了一个明确的态度,显示着一种“作为”,陕西省林业厅也终于从信誓旦旦、一意孤行的“歧途”开始“艰难”地向科学与民主的“轨道”靠拢,“牛到山顶始回还”,这对取信于民、维护政府的公信力不无裨益,也给关注“虎照门”的芸芸众生留下了新的期待。

    但令人遗憾的是,陕西省林业厅的“道歉”和地方政府的“通报批评”,同样天然地留下了“软肋”,大有避重就轻、敷衍塞责乃至“叶公好龙”之嫌:

    其一、道歉是应该的、必要的,但却不是根本的、核心的。人们更为关注的是“周老虎”究竟是真是假的“科学鉴定”结果,以及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欺骗公众等原则问题,这才是廓清是非、甄别曲直、恢复诚信、执政为民的“试金石”与“分水岭”。

    其二、“虎照门”事件进入公众视野迄今已达四个月,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兴奋点和注意力,“浪费”了亿万“别人”的宝贵“时间”和社会资源,严重干扰了人们齐奔小康、共建和谐社会的正常工作秩序与生活秩序,损害着政府的形象和威信,“相当多”的人甚或产生了一种“审照疲劳”和无奈,大家苦苦等待的动辄是云蒸雾罩、扑朔迷离,仿佛“沙中楔子”____看着松松的,却越拔越深,依然了无实质进展,油然让人萌生疑云,我们的“神五、神六”和“嫦娥一号”都升入太空了,焉能却鉴定不出“小儿科”般的几张虎照!心里难免滋生如冰雪堵路一样的憋闷。

    其三、笔者细心推敲了“道歉信”与“通报批评”的对应文字后惊讶地发现,“两者”之间居然“句句相扣,字字雷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系轻描淡写,总在“皮毛”上“打转转”、寻遁词,甚至恬不知耻地自我标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云云,看不出其所谓的“诚意”、“认真”、“深刻”、“反思”的“筋骨”在哪儿!倒是让人感到匮乏一种扎扎实实查明真相、取信于民的真诚和勇气,倒是多了“哗众取宠”之意,少了实事求是之心!

    其四,地方政府的“通报批评”显得“软绵绵”,“松垮垮”,更像一种“道具”或蜡枪,没有力度没有压力,宛如“不得已而为之”。

    更有趣的是,这个“道歉信”与“通报批评”,来得“正是时候”,偏偏选择在农历腊月二十九(25日)这天,是时各行各业的亿万人不是已经放假忙于置办年货、便是情系南方同胞支援抗击雪灾,政府职员和媒体舆论自然对“虎照门”的关注度锐减!“不服不行”,不知这是偶然地“巧合”还是虚伪地遮掩?是成功的“策划”还是对民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漠视呢?

    看来,“虎照门”的“谜底”要彻底打开尚待时日,它竟然注定成能够“历史性跨越”两个年度、却不知应算作那一年的“重大新闻”事件!“事异则备变”,我们的耐心也得随之“适应”和“修炼”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