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   崂山太清宫的古树名木

(2008-01-20 10:51:08)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文学

原创

崂山

太清宫

古树名木

文化

分类: 散文系列
(原创) <wbr> <wbr> <wbr>崂山太清宫的古树名木                                   

崂山太清宫的古树名木

     盛夏时节,重游崂山太清宫,吸引我的不再是那深厚的道教历史文化。什么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等道观,什么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道场于此、“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的人文景观,“波海参天”、“太清水月”等崂山胜景,我都不再用心去听讲解,去领会,而是被太清宫内的古木名树所吸引,徜徉在古木名树身旁,久久地观赏。

     据说,崂山风景区内共有古树名木231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名木80株,国家二级古树名木151株,树龄2100余年的有2株,树龄1000余年的有14株,大多分布在崂山太清宫、棋盘石游览区、仰口游览区、北九水游览区和华楼游览区内。

太清宫内最多的是银杏,随处可见,大多都要一两人才能合抱得来,树干笔挺,伟岸入云。三官殿的大门两边有两棵古老雄壮的银杏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最奇特的是这些大银杏树周围都生长着许多小银杏树,或基部连生、或基部分杈,株株大小不一,有的如檩粗,有的如椽粗,也都挺拔笔直,拱卫在大树四周,只是在大树的浓荫下,枝叶不旺罢了。我数了几簇银杏家族,每簇都有二十多株,最多的一簇有33株小银杏树。

    太清宫内最著名的是山茶树,共有五六株。山茶树是亚热带树种,主要生长在云南,花期从每年的11月份开到来年的5月份,长达半年,又正值隆冬和春寒怒放,它能在北方的青岛生长,青岛人很是荣耀,把它称为“耐冬树”,把山茶花评为“市花”。三官殿前有两株山茶树,树龄分别是400年和600年,又是一株开红花,一株开白花,开花时节,一红一白,交相辉映,实为太清宫隆冬季节的一大奇观。传说开红花的山茶树是明朝高道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而来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来太清宫静心写作《聊斋志异》,其中有《崂山道士》等8篇是在太清宫写的。他见到这棵山茶树在白雪皑皑中花红似火,热烈而庄重,尤为喜爱。受此启发,他在他的《香玉》篇中为一位对爱情和友谊坚贞不渝的花仙起名“绛雪”,意思就是深红色的雪。现在这些山茶树郁郁葱葱,树叶浓密肥厚,绿中透红的蓓蕾如棉桃般大,缀满枝头,引人无限暇思。

    太清宫中的汉柏、唐榆、宋银杏均历经风霜,至今仍柯干嵯峨,蓊郁葱翠。斜卧在逢仙桥头的唐代榆树是唐朝高道李哲玄亲手所植,已有1000多年的树龄了,它树干盘曲,形似龙头,又被称为“龙头榆”。现在这棵树高约19米,树冠东西长约25米,南北约33米,遮荫面积约一亩多地。游人或倚或攀,争相留影。

    太清宫内最奇特的是“汉柏凌霄”和 “三树一体”。“汉柏凌霄”是一株汉代栽植的蜀柏上缠绕着如龙蛇状的凌霄藤,汉柏枝干挺直,树皮斑驳,中间的一些小枝干也已枯死,唯有顶端的柏叶仍绿意盎然,那凌霄的藤蔓借着这挺直之干攀缘上升,在一树苍老中开出明艳的凌霄花。导游把这称为“老夫少妻”、“小蜜傍大款”,以浅薄引来一片笑声。“三树一体”中的柏树是太清宫的开山祖师张廉夫亲手所植,已有两千多年的树龄。柏树曾遭到雷击,引起火灾而被烧死,至今依然能看见大片黑色的烧痕。几年后奇迹出现,不但这棵树又重新复活,而且在这棵树的中间,寄生了一株凌霄,像龙一样攀附在树干上。这是一棵寄生藤,从柏树上吸收养料和水分,在柏叶中绽开出桔红色的喇叭花。在这 “汉柏凌霄”的奇观中,更令人称奇的是,在树的另一侧,又生出了一棵盐肤木(又名五倍子), 2003年被一场大风刮下,今已不存,但不久后在这棵树的树杈上又生出了一棵刺楸,继续保持着“三树一体”的奇观。在这儿,你不能不惊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顽强的生命力!

    太清宫内种有芍药、金桂、四季桂、红梅、牡丹等多种花卉,最为名贵的就是东华殿前的一株绿萼梅,它树体虽不高大,但树龄已有三百多年。绿萼梅是稀有品种,在长江以北更为罕见。站在尚不到开花季节的绿萼梅前,我想象着它开花时,弯曲的枝条点缀着浅绿色的花朵,仪态庄重、古朴典雅,在纷纷扬扬的雪景中,像翡翠一样晶莹剔透,凌霜傲雪。

     太清宫内还有300年的紫薇,虽说大部分枝干都已枯死,但顶端仍有几条短短的新枝,稀疏的绿叶衬托着几团娇艳的花朵。三株数百年的小叶黄杨都有碗口粗、丈余高了,但枝条纤细,叶片点点。一株巨大的黄连树冠盖如伞,把林间小道郁蔽其下。还有杨柳松、楸树、槭树、红楠、石楠、十大功劳、七叶树、小叶胡颓儿等,多得我都记不得它们姿态各异的模样了,多得我都记不完他们怪怪的名字了。依稀还记得一株叫枸骨的灌木,其形如团,密密麻麻的叶片层层叠叠,密不透风,每个叶片都是四方形,边缘都有尖硬的刺齿,凛然不可侵犯。

    太清宫临黄海,倚崂山,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历代道士们在这里栽植了许多珍贵而稀有的亚热带植物和北方植物,形成了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植物园。他们又对这一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得很好,每棵名木古树都有铭牌,标明名称、树龄和价值介绍。古树名木作为活化石、活文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它们历经数百上千年岁月,阅尽世间风云,饱经沧桑巨变,以其特有的风姿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渊源,以其丰厚的内涵向人们展示着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我读着它们无字的书,更感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