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由于传言会泽会有地震发生,学堂就借机把本学期的课程安排为【危机生存课程】。由于国人在面对各种危机情况下,往往缺乏大脑思维,会干出很多不可思议的怪事情出来。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地震,中国抢盐。以及08年的雪灾(我亲历雪灾,并成功逃出来了。我认为雪灾并不完全是天灾原因,更多是人祸。由于国人喜欢抢道,在道路不良的情况下,造成大家都一起被困住了)。
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懂得【危机生存】,本学期的课程,将先从地震开始,从心理上和实际上做好各种面对的工作。并成立“生存救援小组”,开展一些活动。当然,他们少不了会看不少欧美的危机影片,从中面对和了解人类在面对危机时候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我相信经过这一次【生存危机】课程后,我们的孩子会比大人们更善于面对危机,更机敏地处理危机。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下面转载部分学生写的第一篇文章----面对危机和危险,你的思考和选择,行动。(根据学堂的规则,学堂将让孩子们学习完全地掌控自己的生命和选择,而不是“听老师的话”,他们必须为自己ide行动找出理由---认真思考过的理由。
卓蓝
是糊涂的离开,还是清醒的留下?
——对地震的到来,我选择留下,而您会如何选择呢?
前言:
最近有消息说会泽可能会发生地震,原因是有一口地震观测井出现了水位异常现象,还传言预期会有6到7级地震发生。政府也发布了通知,提醒居民们注意最近的情况,做好防护措施。很多学校也开展了地震演习,当地的居民也都对此议论纷纷。在网上搜索会泽,就会出来很多有关地震预测的信息。
也许有些经济实力的人,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反应就是——跑。跑的越远越好,等危险期度过、或是地震已经结束之后再回来,相信这是大部分人对地震的回应。但学堂一直教育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仔细的思考,详细的分析论证,并设想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自己能否接受。这样一来,最终不论自己做出怎样的决定,都是理智的。但是如果没有经过大脑思考,就只是根据自己本能的行为来做决策,那么不论最终自己做出怎样的决定,危险系数都会极高(因为在没有思考清楚的情况下,可能会遇到很多自己从未思考,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
因此这篇文章,就主要是通过破除思维惯性的方式,分析走与留的利弊,最终得出一个较为完善的结论。那么接下来,我就会详细的分析一般人会出现的思维惯性是什么,以及如何避免这样的惯性。
一、破除思维的惯性一:为何一定要活下来?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不论是留下还是离开,大部分人关注的都只是“活着”。如果留下来能够活下去,那么他们就会选择留下来;如果离开能够活下去,那么他们就会选择离开。至于活下来之后要做些什么不重要,但一定要活着。
而这样的价值观显然是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因为如果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活着,那么就坚持着一定要活下去的念头,岂不是很糊涂吗?那么就算自己活下去了,又能干些什么呢?是在为世界创造价值,还是在为世界浪费资源?
因此,如果想活下来,就必须要有活下来的理由。而如果你想活下来,那么自己就必须要成为一份礼物。因为如果你活下来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么其实就意味着除了你之外没有任何人需要你,那么既然世界都不需要你,那你对这个世界就没有价值可言了。但是相信所有人都希望这个世界需要自己,当然自己也需要这个世界。因此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多思考一下,我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我的行为是在破话这个世界,为这个世界创造“垃圾”,还是在帮助这个世界,让身边的人获得更多的帮助、更多的喜悦?
因此,不论我们选择是走还是留,都要思考清楚我们到底为什么要活着?如果思考清楚了,那么接下来就进入下一个步骤:仔细分析走与留的利弊,难道留就一定会死吗?难道走就一定有利无弊吗?
二、破除思维的惯性二:留下来一定意味着会死吗?
在了解自己要活下去的理由之后,那么接下来需要破除的思维惯性就是:留下来一定会死吗?
虽说地震是不可预测的,但是如果有一些较为可靠的信息表明未来会发生地震,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离开。他们的理由会非常简单,因为有地震,就意味着会死。而正因为不能死,因此就要选择离开。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做出充分的研究就断定这次地震也会死人,那么也太草率了。那么接来下,我会逐条分析为什么这次的地震不会对我们造成生命危险。
1.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造成生命危险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人为的把地震的危险性放大来看,本来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却只愿意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个例的身上,以此来得出其他的人也会这么惨、我也会这么惨的结论。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地震是唐山、汶川、玉树那样的规模。其实我也经历过好几次地震,其实没有任何的影响,顶多就是感觉楼房在轻微的晃动,大铁门撞击的声音有些大而已。根本没有到需要躲起来、回家的地步。其次,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大地震都会置人于死地,众所周知的唐山大地震,其实死亡率只有3.39%。其实死亡的概率非常小,而我们对地震的恐惧都是夸张的。因此,这是我们需要破除的第一个传统观点:并不是所有的地震都会对自己造成生命危险。
2.
通过房屋结构、过去的记录来推断危险系数
虽说会泽可能会发生地震,但是根据我们居住的房屋结构,以及过去的地震记录,都在表明,就算会发生地震,但是危险系数也不会很高。
首先,
我们在会泽住的是联排别墅,楼层很少,只有三层,而且六栋还连在一起。因此会比较稳固,更何况当时我们为了把两栋别墅打通方便进出,于是就可以看到两栋别墅之间墙壁的厚度。我们发现非常厚,大概有2~3个人一样厚。
其次,会泽并不在地震带上,一般在地震带上发生的地震对会泽的影响都不大。而且我们也看到了会泽附近的小江地震带上过去600多年的地震统计。时至今年,最大的一次地震也只有6.3级,而且还是1985年发生的事情,但还不是在会泽。至今会泽还没有发生过一次地震,都是附近的城市发生地震。
因此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也可以大致的推断,会泽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就算发生了地震,危险系数也不会太高。所以留下来和死亡并没有本质的关系。
3.
只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算有地震也无法对自己造成伤害
这次的地震与以往的不太一样,因为以前很多大型的地震都是没有事先通知,就突如其来的。因此大家都没有做好准备,但是这次虽说不是100%会发生地震,但是给了我们一个可以进行准备的机会。所以如果做好了很多防震工作,就算地震发生了,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的伤害。
其实我们对比日本地震的损伤率就可以发现这一点,日本是一个很容易发生地震的国家,而且每次地震的强度都很高,但是因为地震而死亡的人数却远低于中国。这有两点原因。
第一:正是因为日本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因此他们的防震措施做的很好,楼房也很稳固,没有中国的“豆腐渣”工程。因此在遇到地震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该怎么躲起来才安全,因此伤亡率也比较低。
第二:由于地震在日本非常频繁,因此日本人对地震的发生会比较冷静,不会很慌张,处理困难也更轻松一些。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如果事先准备工作做的好,遇到地震也能保持冷静。那么地震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就又少了一部分。
三、破除思维的惯性三:回家就是万事OK,有利无弊的吗?
根据上一条惯性思维(留下就会死),那么不难推测,很多人也有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离开就是有利无弊,万事OK的。确实,如果离开可以避免地震的降临,但是我们也知道一动分阴阳,一件事情有好的地方,那么必定也有对我们不利之处。
其实离开的行为是在证明自己不愿意面对困难、伤亡,要通过离开来逃避这些问题。因此就算离开能够避免地震可能带来的损失,但其实对于自身而言没有得到任何的训练。而不论会泽是否发生了地震,都会错过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可能这一生也就只会碰到这么一次。
而且,在学堂提升的肯定比在家里要快。因此不论会不会发生地震,在学堂都能获得很好的提升。
甚至于,如果我回家了,而我的同学们留了下来。他们在地震中不仅自己顺利脱险,还帮助了很多其他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人。最终他们自己获得了一生难得的经历,也通过各种媒体的采访(因为毕竟自己脱险,而且还组成团队帮助别人脱险的情况很少发生)而成名。那么看着同伴们当初的选择为他们带来了如此好的结果,岂不是我又损失了一笔呢?
因此,就算回家是可以保证绝对安全的,但是就要因此而错过如此好的机会是否值得?起码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划算的事。
四、我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我一定要在地震中活下来?
通过上面的几条,在破除了传统观念的情况下,我的选择是留下来,而且要活下去。有以下几条理由:
1.
这是一次很宝贵,很难得的机会
这次的机会能够让我锻炼很多能力,比如面对灾难时的自救能力,对科学地理知识的了解,另外可以锻炼在灾难过后完成后续工作的能力。而这些基本上是不可能通过演习来达成的,因为如果是身临其境,那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等着自己去解决。所以这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应该错过。
2.
可以给别人分享我的能量
如果我能够在地震中存活下来,那么接下来我还可以帮助到别人。因为未必所有人都可以安全的从地震中逃出来,也未必所有人在逃出来之后有充足的准备能够来面对后续的住宿、健康、饮食问题。因此如果事先的准备够充足的话,我还可以来帮助其他非常需要帮助的人。而这样的行为可以让我感觉到很快乐。
3.
可以创造出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奇迹
如果这次地震真的发生了,而且我们还在自己活下来的基础上帮助了其他人。比如在活下来之后,还组成了小队,穿上了统一的服装(上面印着今日学堂救援队&明德救援队)。开始救援工作,我们会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进行救援,在各个村庄中穿梭。我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工具拿出来进行救援,搬水泥、从废墟里抢救居民。如果有人受伤,我们还会有专门的医疗小分队,为他们进行疗伤;如果有人心理承受能力不太好,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还会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的情绪安稳下来。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了,我们还会拿出之前存储的大米、玉米、红糖,以及煤炭、木材开始做饭,为那些家园已经成为废墟的居民们准备免费的早餐、午餐和晚餐。这样的场景应该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也许以后也不会有。
因此如果活了下来,而且还实施了上面的计划,那将会创造出史上的奇迹。
4.
可以让我更好的理解死亡与生命
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么我将会遇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亲自体会到的东西,也许我会亲眼看到别人濒临死亡的样子,也许我会看到很多人在受到重伤时的样子。也许通过这一次,我能够更深的理解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好像有很多人在亲身经历他人的葬礼之后,就会对生命更加霍达,能够抛下很多生活中的担子。因此如果我活了下来,那么我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来提升自己。
5.
可以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网络身份”
在现在的时代里,最快速的建立自己身份的方式就是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传播。而如果我能够做到像在第三点里描写的那样,那么很可能在成为奇迹的同时,也快速的建立起了网络身份。也许是通过我们自行拍照、编辑,再传到网上的方式;也许是通过新闻媒体采访的方式。总之,如果能够完成我们的计划,那么将会快速的建立起很好的网络平台。
而且甚至于,这样的平台很可能比我们一般在博客上发几篇文章所带来的影响力更大。因此,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留下,以及为什么一定要活下来的理由。
五、为了更好的实现我的目标,我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震前工作:
目的:对地震有充分的了解和预防工作,以便顺利脱险
1.
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地震的起因,过程,不同的类型的地震会带来怎样不同的影响。并研究会泽的地形是怎样的,最有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地震、针对这样的地震我们需要做什么。
2.
要提前调查,地震可能会带来怎样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并分别设计好轻度、中度、重度等不同程度的面对方案。
3.
为了保证自己脱险,因此地震演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地震逃生演习,设计不同场景的逃生方案。
4.
调查地震的前期征兆,例如动物的反应,地磁场的变化,并随时监视。一旦发现有发生地震的前兆,立马开始逃离。
5.
最后一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此自己可能会遇到受伤、被困、和濒临死亡的人在一起的情况。因此就必须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像之前对比日本和中国时也可以看到,很多时候置人于死地的不是地震,而是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地震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显然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震后工作:
目的:帮助更多的人生存下来
说明:为了保证在地震过后依然能够存活下来,并帮助到更多的人。因此就要做好后期的工作。下面会分别解释,虽然这些工作都是震后需要做的,但是准备工作一定是在震前就需要完成。另外,如果没有专业的救援分队,那么下面的所有活动就是我们自己独立完成,如果有专业的救援分队,那么也可以协助他们一起完成。
1.
救援工作
要提前设计好要怎样进行救援,救援时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高效的救援。以及可能会需要哪些工具,怎么分配人员。
2.
医疗工作
要设想地震可能会造成怎样类型的伤,然后准备好治疗这些伤所需的工具、药材等物品。如果有些伤不会治疗,那么最好还要提前学习。
3.
后勤工作
为了保证后期能够活下去,因此需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从住宿到饮食。(例如帐篷睡袋,锅碗瓢盆,大米土豆等)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发现:如果没有经过仔细的思考分析,就凭着自己以往的惯性做出决定,那么我们就很难全面、理性的看到事情真正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我们愿意暂时停下来,仔细思考一下原有观念的逻辑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不符合事实、不符合常识的地方,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选择绝对没有那么单一。任何事情我们都能看到它的正反两面。而当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来思考问题,那就是一个开阔视野,自我提升的机会。
这就是这次地震引发的我的思考,最终我的选择是清醒的留下,并努力做好为留下、为活下来的一切准备。这是我的选择,而您又会有怎样的选择呢?在面对地震即将来临的时候,您是会选择向大众一样惊慌失措,心里只有“我要活命”,就急急忙忙往其他安全的城市跑呢?还是和我一样,冷静下来,仔细的思考分析走与留的利弊,并作出最合适的选择呢?这当然就取决于您自己了。不过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或多或少带给您一些启发,让您在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能够拥有另一种思考的角度。
当然,这篇文章还只是开始,要想实现第五点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成。学堂后期也会开展很多与此相关的课题来让我们研究、动手操作。我们也会针对各个不同的项目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因此:
未完待续……
聪颖 什么才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
——我选择用什么方式来面对地震传言
最近传言学堂所在的会泽县,在近2个月到一年内可能会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因为在会泽小江村的地震观测井中出现了水位异常等现象,因此在网络上广泛传言会泽可能出现地震。而后来会泽县政府发文“关于会泽县防灾减灾的通知”,表示网上关于具体地震时间等传言并不准确,但是确实有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因此为了有备无患,目前政府是在组织各部门提前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也在中小学内开展一些地震演习活动。
对于这样的传言,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很多人在提前知道可能发生地震后都会选择离开避难,包括会泽在这次传言后也有一些人选择离开。因此现在我面临两种选择:离开或是留下?那么出于对我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我希望认真分析一下离开和留下的利弊,再理性的做出选择。
一
什么才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理性分析而不是本能“逃命”
离开会泽很简单,因为我们相比很多当地的会泽人民来说更加幸运,我们可以回家几个月来躲避这段可能存在的危险期,无论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但是很多当地人则没有这样的机会。
我们这种可以想走就走、想留就留的局面,看起来非常自由。但是问题在于我有没有想过:我究竟是出于自己有觉知的思考做出的理性选择,还是根本没有思考的本能反应?前一种人代表他们非常清晰的知道他们的目标并对此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就像很多日本人非常清楚他们的人生是为了什么而活,例如是为了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顶尖的水平,然后他们每天都清晰的围绕着这个目标来行事,甚至能够觉知到自己恐惧、贪婪的本性并突破它,例如日本武士会用生命捍卫自己的荣誉,他们并不像大多数人一样受到对死亡恐惧的控制,因此可以说他们是非常自由的。而后一种人则不同,他们是凭着本能反应做出选择,因此可以说是本能控制了他们,他们并没有自由选择的能力。
在对比这两种人之后,我更愿意做第一种人。因为第一种人是非常清醒的活着,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也能衡量出最好的方式来实现人生的目标。而第二种人的生命和动物没什么差别,动物凭靠本能来行事,为了活下去、为了繁衍来做事,人如果也是这样就是像动物一样活着,而在人生快结束的时候发现自己一生就没有做什么“人”应该做的事情,又开始遗憾和后悔。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回到地震传言这件事情上,我也希望自己能够用第一种态度来面对和处理。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根本不去思考,而是被自己活着的本能和对死亡的恐惧死死地控制着,一听到地震的传言就抓紧时间赶紧逃命,就像曾经日本核辐射导致大量中国市民疯狂抢盐一样。如果我在听到地震传言之后也出于本能急忙逃命,我就和这些人一样是第二种人,不经思考地把生命“拱手让人”。但是我不愿意这样做。
因此这次的地震传言正好是一次检验和实践我自己身份的机会,学堂一直教我们,我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做不同的选择,但是都必须要讲清楚自己的思考和理由,就像面对地震传言,如果我没有自己清晰的思考,无论选择离开还是留下,都不是理性的表现。如果我想做第一种清醒的人,就要认真的调查和分析这次地震传言,并思考清楚我活着是为了做些什么,然后慎重的做出最有利于我自己的选择。
二,重新认识真正的地震:留在会泽的危险性分析
地震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很陌生的,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亲身经历过较大的地震,而当我们看到唐山、汶川等等这样的大地震报道时,留给我们印象就是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及凄凉和悲伤的气氛,就会觉得地震既神秘又可怕。但是,我们对地震究竟了解多少?地震真的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吗?还是因为我们对地震的陌生和不了解让恐慌情绪占了上风,而对真相和事实进行了夸张和歪曲的成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的数据资料来进行分析。
1
地震中死亡其实是小概率事件
首先,地震的发生真的必然意味着死亡吗?从历史上发生过的地震情况来看,在地震中死亡并不是大概率事件。例如比较典型的是2013年雅安7级地震,共造成197人遇难及21人失踪,而雅安全市人口就有151.71万,死亡率大约只有7000分之一!更早的一次我们熟知的2008年汶川8级地震,在地震的重灾区汶川县共死亡16000人左右,而汶川现在的全县人口就有11.7万人,死亡率也仅有大约14%。在近期这两次较大的地震中,死亡率似乎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高。
再来看看在地震基础之上引发其它自然灾害的情况。例如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7.6级地震,同时引发山体滑坡等现象,后来又再次发生7.2级的余震,而这次地震的死亡人数仅在700人左右。另一场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当中,不仅震级达到9.0级,同时还引发了海啸及核泄漏事故,而这场地震当中死亡加失踪人数在两万人左右,东京全市人口在1300万左右,死亡率大约只有650分之一。
从这些历史上发生的地震情况可以发现,很多地震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极端恐怖,在地震中死亡其实是小概率事件。即使是在我们观念当中“必死无疑”的地震情况,如7、8、9级甚至还伴有山体滑坡、海啸等灾害的大地震,死亡率都没有超过15%。可见我们对地震需要进行更理性的学习和了解。
2
会泽历史上的地震情况
其次,会泽的地震传言真实性有多高?目前在国际上地震预测都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所以会泽究竟会不会发生地震是不确定的。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地震的原理来大概估计一下会泽发生地震的可能性。
地震主要发生在地震带上,会泽县周围临近的地区,如巧家、马边等地处于小江地震带上,因此会泽在过去会受到周围地区地震的波及,但因为会泽本身(特别是会泽县城)并不在地震带上,所以会泽县本身并未发生过大的地震,仅在2005年发生过一次5.3级地震,但仅有9人受伤,原因还主要是因为山民们自行建造的泥土房屋几乎没有抗震效果,造成的坍塌导致受伤。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次会泽县本身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并不大,就算附近会发生地震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下面是近500年来小江地震带上发生的地震情况,虽然靠近小江断裂带,但会泽几百年来并未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
1500年
宜良7.5级地震
1571年
通海6.3级地震
1588年
曲江7.75级地震
1713年
寻甸6.76级地震
1725年
万寿山6.75级地震
1733年
东川7.75级地震
1763年
江川6.5级地震
1789年
华宁西北7.0级地震
1799年
石屏宝秀7.0级地震
1833年
嵩明8.0级地震
1887年
石屏7.0级地震
1909年
华宁6.5级地震
1966年
东川6.5级地震
1970年
通海7.7级地震
3
会泽县城的地质结构和公务员小区的建筑结构
接下来,对于我们居住的会泽县城的公务员小区,在面对地震时危险性有多高?
第一,会泽县城距离断裂带比较远,因此即使周围地区发生地震,县城的震感也普遍较轻。第二,对于地震后可能引起的山体滑坡等灾害,会泽县城距离附近的山比较远,所以不太容易受到影响。第三,公务员小区的房屋结构比较稳固,是按照当地政府部门要求的企业和机关建造的房屋抗震强度在8级以上要求建造的,因此面对6到7级左右的地震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并且小区的连排别墅结构(五栋相连)也更有利于在地震时保持稳固。因此从这几点可以发现,女塾在地震中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
4
地震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最后,因为提前预测地震目前在国际上都是一个难题,人们往往对地震的突如其来充满了担心和恐惧,因为大地震可能在任何一个我们根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最终才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而现在,我们已经提前了解到了会泽可能发生地震,因此就有充分的时间做好防震准备工作,例如在女塾模拟各种情况下的地震逃脱方式,并准备好逃跑时要带走的救生包等等,这样就不会在地震来临时措手不及,而是能够正确的保护自己,并在地震后生存下来。
在防震准备方面做的最好的国家就是日本。日本人的危机意识非常强,因为他们的国家本身就处于地震断裂带,经常发生破坏力极强的大地震,而小地震更是时常发生。因此他们的国民首先在心里状态上非常镇定,并不会对地震惊慌失措,例如在一些日本电影的片段中就能看到,一些小餐馆在发生地震时所有人都快速的躲到三角区地带,等待地震过去之后大家又不慌不忙的回到原位做自己的事情。因为地震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是十分平常和熟悉的事件,所以他们总能够冷静、熟练的处理。
其次,日本的防震工作做的非常扎实,例如日本的房屋抗震性非常强,同样是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汶川很多教学楼都因为质量问题倒塌,而日本的很多房屋依然完好,并且日本政府对灾后的流程安排非常完善,受灾地区的人民都能得到很好的安置。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日本发生地震后受到的影响普遍比较小,死亡率也很低。从这里就能发现:在地震中存活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如果提前做好心理及实际防震的准备,很大可能性能够安全的度过地震期。
三,思考我的人生意义:我为什么一定要在地震中活下来
前面已经分析过我能在地震中存活的几率以及如何活下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一定要在地震中活下来?很多人都知道“我要活着”,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为什么活着”,甚至很多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这个,享受那个,害怕死亡,因为内心贪婪和恐惧而活着。因此很多人活着和没活差不多,一生都被自己白白浪费掉了,他们的生命既没有取悦他自己,也没有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价值。
我们得到了周围无数的帮助和机会,这正是意味着我需要用更好的东西来回馈这个世界。并且根据宇宙的法则,如果这个世界真的需要你,你就很可能继续活着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因此,我希望在地震中活下来之后,和学堂的伙伴们一起进行地震救灾和重建工作。例如我们目前的设想是建立专案小组,如预警组、救援组、医疗组、后勤组,在老师们的引导和帮助下认真学习和研究关于地震和后期工作的各方面知识,完成各类和地震相关的课题、动手操作并模拟演习,同时学习借鉴专业救援人员的工作方法,最后制定出我们的地震救灾重建方案,并准备好各类所需物资,锻炼自己掌握各项技能等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具体的方案还在进一步制定中)
当我们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如果地震真的发生,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锻炼,不仅保证了学堂全体人员的安全,而且还能够救助会泽县周边受灾的村民,这就会是一件非常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在地震之后,我们可以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方案,分组有序的进行各项工作,帮助当地政府更好的开展救灾的工作。例如救援组会搜救被困人员,医疗组通过之前学习的技能为伤者包扎、治疗,平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更好的看待这次地震的遭遇,不再那么纠结和恐惧,后勤组则可以用之前准备好的物资,熬粥分给受灾的居民,并给居民发放给类救灾物资。虽然我们只是中学生、小学生组成的团队,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自己之前学习的组织管理能力、冷静的心态、有序缜密的方案来实现自己在救灾活动中的价值。
如果我们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这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对别人都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首先,这会是一件非常特别的事情,因为在以往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样一个由学生和老师组成的团队,不仅在地震灾害中安全的活下来,而且还能有序的救援其它的受灾居民。其次,这件事情也必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很多人都会了解到我们在地震中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去面对,甚至比我们进行一场辩论、演讲都更能突出的体现我们的身份,这也将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更有利。
最后对我自己来说,这会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全国很少能有人在这个年龄,用如此特别的方式来经历地震,我们有了这样的机会,就要好好利用它。从面对地震这件事情中就是非常好的生死课程学习,它能更切实的让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规划我的生命该怎样去活着。
而且地震前的准备,也将是我们的“危机生存课”,学习如何在各种情况中生存下来并帮助别人。同时在救灾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生活条件会比较艰苦,在救援过程中需要翻山跨越村庄,因为公路会被山体滑坡掩埋,并且经常要和死伤人员在一起,帮他们治疗,这对我们的心态也是非常大的考验。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能收获到帮助别人的喜悦,从中发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对比离开的选择:回家真的是我真心想要的吗?
在对“留下”这个选择做了调查和分析之后,再重新看看“离开”这个选择是唯一的方法吗?更重要的是,它是我真心喜欢的选择吗?
那么,回家“避难”显然比较安全。但是也显然有它的不足之处。
首先,如果会泽没有地震,我就浪费了几个月珍贵的学习时光,在这几个月当中,学堂的伙伴们不仅会学习危机生存课,而且会在这个过程当中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辩论演讲等各项能力,并从对地震的准备中磨练自己的思维和心性。但是如果我选择了回家,我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就像每次假期我们的学习状态和效果都并不理想,稍有进步都是非常难得的。
其次,如果会泽真的发生了地震,学堂的伙伴们不仅安全的生存下来,还都参与了各项救援工作,在各种活动中都完成的很精彩、很出色,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所做的事情也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很多关注。而我只能在家里简单的保持原有的水平,看着他们出色的成果,这个时候自己的内心才开始羡慕和后悔,而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因此通过以上对离开和留下的调查、分析和衡量,我选择留在学堂进一步学习“危机生存课”,以此来展现自己的身份。
最后,从这件事情当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取决于你怎样的看待和处理它。即使是地震,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来处理,都可以成为帮助自己提升的工具。并且这种对地震传言的思考,也是实践学堂一直在教我们的: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助者天助,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效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宝仪
如果地震来临,我们只能向它妥协吗?
——面对地震,留还是走?
最近,我们所在的会泽县一直传言说在两个月到一年之内要来地震,起源是因为有一口地震观测井出现了水位异常现象,还传言预期会是6到7级的地震;面对这些事情,当地人议论纷纷,商店开始趁机卖一些地震用品(如:口哨、手电、急救药物等),而政府则出面要求各部门防患于未然,作好防震减灾的准备,以及娜姑校园旁的本地中学也做起了演习。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这边就面临了一个选择的问题:是继续留下来学习,还是暂且离开避难呢?以传统的普世价值观来看,地震是天灾,是我们只能选择妥协的,因此当然是保命重要,可是,面对地震时我们真的只能妥协吗?接下来,我将进行细致的分析,争取为自己做出一个最合适、最负责的选择。
第一,自己能否本能的选择暂时离开会泽?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只知道活下来,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来的人,另一种是清晰的知道生命是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的人。而要运用我们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日本人就是第二种人,他们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就会选择自杀,这证明他们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而大多数中国人就是第一种人,他们年轻时每天做着同样的工作,而目的只是维持生活,退休后就只会每天看看电视来等死,可是如果死亡真的要来,他们又会想尽办法来拖延死期,比如:不断寻找更好的医院、医生、药物,这证明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只知道要活着却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的人。
而在地震中,基于这个差异,两国人民的表现就非常不同;因为日本人根本不怕死(他们怕的只是活着却不能达成人生目标),所以日本人民只是做好防范工作,然后淡定处理,危机来临时也不会失去理智;而中国人民,虽说平日里其实不是特别珍惜生命,可又特别怕死,当地震威胁到生命的安全性,就很容易失去理智。比如说:同样的天灾,日本人民震后领取补给时排队、秩序井然的领取,可中国人却是以疯抢的方式领取;以及当日本人被困在电车内时,全部闭目养神或通过手机短信与家人联系(因为打电话会吵到其他人),完全没有吵闹,但中国人一发生地震就哭天喊地(就算还没有发生地震,中国人的公交也向来都是一个吵闹的地方),完全失去理智,根本没有思考自己这样做是否是有用的。
了解到这些之后,我想到:对于我而言,要离开会泽很容易,因为我的家本来就不在会泽,马上跑回家就好,但是如果我真的这样做,那么就能够证明我是哪一种人呢?我认为显然是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一听到有什么只是可能威胁到自己活着的事情,就本能的赶快逃开,却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就算不谈没有对自己负责,也对不起学堂一直以来让我学会理性思考的教导;所以可见,这次传言要来地震的事件也是对于我在展现什么样身份的一次检验。当然并不是指我一定要留在这儿,用生命换来所谓的“荣誉”,我认为那也不像是一个今日学堂学生该做的事情,更像是“有勇无谋”;而是指如果我不经过全方面的思考、慎重的考虑,就轻易的决定,无论是做出哪一个选择,都没有处理好这件事情;所以,接下来,我要先进行最完善的考虑,再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可以只是顺应本能的逃走。
第二,即使留下来之后真的发生地震了,自己能否活下来?
人们一谈起地震,往往想到的都是死亡、恐怖,但是,地震真的是传说中的“死神”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日本这个地震都成了家常菜的国家,为何大多数人民对于地震都淡定的几乎“没感觉”了呢?还是说,实际上地震并没有我们印象中的那么恐怖,只是因为我们的恐慌导致了对事实的歪曲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地震中的死亡率到底有多大: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又发生多次余震,比汶川地震还要复杂;但是在全市人口153万的情况下,只有193人遇难、25人失踪;而再往前看一点,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棵广岛原子弹爆炸,死亡人数二十四万两千多人(这个数字是唐山、天津、北京在唐山地震中的死亡的累积人数),但仅唐山一个地区的人数就近760万人;接下来紧接着唐山大地震之后,北京时间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主震之后又发生22日6.7级地震和23日7.2级,人员伤亡为800余人,但整个松潘、平武总人数大约为260000。
所以以这些资料来看,在地震中死亡其实只是小概率事件,并不像大多数人印象中的那样恐怖;当然,每一次地震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假设我们会泽发生地震,死亡概率会很大吗?先来看一看会泽历史上的地震情况:
从这个资料中可以看出,会泽县从未发生过大地震,因为会泽只是临近地震带(小江、昭通巧家一带),而并不在地震带上。偶尔会有附近地区地震的连带“震感”,但从未是“震中”。就连当地人都坚信本地是“福地”、“风水好”,不会有大事。而即使现在将要破例,让本地人体验一次“震中”,那么我们也不会出大事,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会泽县的地质是湿地,以前是沼泽地,因此土质很松软。而当地震来临时,就像一个东西撞击沙子,很可能导致我们下沉,却不会让我们的房子轻易倒塌,而这样相比较坚硬的土地(就像一个东西撞击石头,石头会剧烈的震动)就会更安全。
第二,公务员小区的建筑结构相对来说比较抗震;因为我们目前居住的公务员小区,所有单独的一栋楼房都是框架结构,不会像砖瓦房容易彻底塌陷,框架式结构的房子如果不整栋一块儿倒,就不会轻易出现大问题。
除去这些具体的证据,以宇宙法则来看,如果宇宙需要我,我就不会死;而我现在所在的学堂则完全能够帮助我让宇宙需要我,比如说:我可以在这边提升自己,成为现在中国社会比较急需的精英。而目前为止,比起大部分体制学校的学生,我能够教给亲戚他们所不能教但很重要的一些养身知识、两性知识等东西。所以,我认为比起会泽当地人,我存活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并且,因为现在的情况有充分的时间让我做好防震准备工作,不太可能像汶川那样突然袭击,导致死很多人;所以,如果我的最终选择是留下,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可以参加学堂开设的生存危机实践课程,认真研究一下地震的前兆(如:动物的在地震之前会有什么异常反应)、如何在地震中活下来(如:三角区是不是最安全的、如果被埋在废墟里应该怎样呼救)以及地震发生之后如何维持生活(如:假设我受伤了该怎样治疗)等在地震中活下来的知识。就像日本人民一样,因为他们比较了解地震以及他们的防震工作一直做的很不错,所以他们在地震中的死亡率就要比中国人地震中死亡率低很多(如:1976年7.8级的中国唐山大地震中有24.2万人死亡,而2011年9.0级东日本大地震中却只有2.8万人死亡)
所以基于上述研究,我认为目前即使会泽会真的来地震,我也不是一定就会死掉,相反存活的概率是很大的;那么既然现在得出结论:我可以在这边的地震中存活。那么,我又为什么要在这边活下去呢?在这边活下去的价值是什么?请看下一点:
第三,我为什么要在地震中活下去?
当我活下来之后,我认为如果我仅仅只是苟且偷生,努力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然后找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支援,那么还不如回家,因为我依然是仅仅为了活下来而活,而如果这是我的目的,回家则是达成它的最好工具。所以,我要在地震中担任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身份,也就是我活下来之后,还要去帮助别人活下来。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首先,考虑到会泽土地比较安全,而且政府也在会泽,那么到时候会泽人民相对来说安全以及救援都会比较有保障;但是,会泽周边的小镇则不一定,比如说:娜姑镇的房子则更容易塌陷;所以我会在最近找到一条回娜姑最安全的路程,然后到时候先赶到娜姑,与我们的大本营(大多数我们学校的老师、学生都在娜姑学习)汇合。然后再赶去会泽周边政府很难管到的小镇,利用我们事先准备的物质资源以及精神资源(指一些救灾知识之类的)搜救被困人员,为伤者进行医疗,以及帮助当地人们排除恐惧,最后维持灾民的生活。而这样做的话,就会有以下五个价值:
第一,我能够和学堂其他伙伴一起创造一个奇迹;比如说: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那么新闻头条就将会是描述一个学校的学生在地震中几乎没有伤亡,并且还能够帮助救援的故事。那么这就将成为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奇迹。
第二,可以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内心喜悦;比如说:当我从废墟中拯救一个人,给他带来希望时,他会充满对我们的感激,而我也会有着很强烈的成就感与喜悦。所以说,这是一个让我分享能量的好时机。
第三,整个过程都能够帮助自己更快的提升成长;在地震中,我可以充分锻炼自己的机智与勇气,让自己逃出困境;而去救援别人时,又可以锻炼我的身体、精神素质,让自己更有慈悲心以及拥有更敏锐的观察力;而整个过程,又可以让自己真实的面对一次生死,从中祛除心中对于死的惧怕和对生命拥有更深的了解。
第四,可以让我拥有一生中最为难得、宝贵的经历。如果我在地震中真的这么做了,那么到我有了自己的儿女或是孙子时,我就可以很骄傲的根他讲述我在13岁成为明德救援队成员的经验,而自己也会觉得那时候做的很不错。
第五,向全世界展现了今日学堂学生的身份;如果这边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地震,那么可能很多个国家都会来关注,甚至到本地来调查、采访;而那时候,当他们发现并报道我们明德救援队的消息时,我们就等于在向全世界展现一个乐于助人、拥有精英素质的身份。而这是在不来地震时,我们所很难做到的。
基于这些原因,我认为留在会泽虽然不如在家安全性高,但是却有上述这么多的价值,是回家做不到的。当然,每种选择都有利弊,如果我选择回家,又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
第四,如果选择回家,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首先,如果我的选择是回家,那么肯定就意味着我绝对安全了,毕竟并没有资料或是传言显示我们家那边要来地震;但是同时伴随而来的是以下两种不太好的情况:
第一种是假设会泽没有来地震,那么我就白白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光;也许各位看到这儿会觉得奇怪:在家里难道就不能学习了吗?
而我的答复是,在家里当然是可以学习的,但是有两个原因将会导致在家学习没有在校学习成长更快:第一个原因是环境因素,在家里面时,周围的环境都比较偏向于“吃喝玩乐”,很少有像学堂这样以提升为目标的环境,所以很容易自己也就跟着周围的人堕落,哪怕依然在提升,可能速度也非常缓慢。第二个原因是伙伴、老师的原因,我们要很好的提升就需要有老师的指导以及跟伙伴在一起的交往,在家里则很难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和一个能够指导我往人生目标靠近的老师,但是学堂里却有。
第二种是假设会泽会来地震,当我通过媒体看到学堂的伙伴都变成了“小英雄”,那么我会感到紧张、自卑和懊悔。那么为什么我会有这些情绪呢?第一是因为我会发现伙伴们的危机生存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都提升了很多,而我则还在原地打转,所以我会害怕自己返校时跟其他伙伴的差距太大。第二是因为我在心里会认为伙伴们比我更像是一个今日学堂的学生,他们乐于助人、机智勇敢,而我则为了安全跑回家,所以我会在心理有自卑感。第三是因为我知道如果我没有选择回家,那么我也有能力做的跟他们一样好,可是我却选择了回家,所以我会很懊悔当初的选择。
我认为上述举出的两种情况都是我无法承受与面对的,所以看似最安稳的选择其实也不一定就是对我而言最好的,因此经过了这么多的考虑,我最终的抉择是留下来,去提升自己、帮助别人、展现身份!所以,我接下来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如果我留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以及该如何解决:
第五,留下来之后,我会遇到哪些问题及如何解决?
首先,如果不会发生地震,那么自然就是和以前一样学习、生活,没有什么很大的问题;但是,如果发生地震,我就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生活条件很艰苦,我能否适应呢?在地震之后,往往物资不会很多,并且周围的环境也非常恶劣,所以比起我们现在舒适的生活,我很有可能会不适应。
第二,作为救援小组的队员,需要经常面对伤亡人员,我是否会感到害怕呢?毕竟我以前没有看到过受伤严重的人以及意外事故中死去的人,而既然我要震后救援当地人,就肯定会每天都面临着恐怖的尸体或严重受伤的人,自己很有可能会感到恐惧。
第三,如果自己受伤了,那么该怎么办?上述情况毕竟都还是在自己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可是如果连我自己也受伤了,该怎么办?如果是轻伤,那么稍微治疗一下就不会有大问题,可是如果是重伤呢?自己还怎么去救援别人?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我在刚开始很有可能的确适应不了,但是当时间长了之后,我应该就可以适应,所以不会太影响到自己,况且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与锻炼机会;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和第一个问题是类似的,但是还要加上一点是我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那么迟早要面对那些东西,所以晚面对还不如早面对;而对于第三个问题,我认为这就要靠我在接下来没发生地震的几个月里,认真学习,争取避免受伤,哪怕还是受伤了,也起码要能够自救,不麻烦到别人。
这一次对于自己如何面对地震的思考,让我了解到其实很多事情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就连大多数人惧怕、排斥的天灾也一样。最重要的在于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方式去面对这些事情,如果我们只是向这些天灾妥协,被它吓跑或是在它发生时尽量苟且偷生,那么它对于我们来说就等同于痛苦的来源;但是如果我们要去主动的对待它,不仅要自己活下来,还要利用这个机会体验一次最优秀的救援成员,它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成长、展现身份的机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