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堂的哈佛大学课程---什么是哲学?为什么需要学哲学?

(2010-12-31 10:51:35)
分类: 今日学堂教育案例实录

上接:今日学堂的【哈佛大学哲学课讲记】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7cd6a10100ns7w.html

 

六、哈佛课堂第三关:哲学是什么玩意儿?

    视频继续进行,根据前面讨论的案例,教授讲授说:以上不同观点被学者们归纳为人类的两种道德推理原则:一种称为“结果主义”,另外一种称为“绝对主义”。

    张校长停下来为大家讲解这两个专业的术语:他这里面用了一些专业术语,你们可能觉得有些深奥,其实也很简单:“结果主义”原则,就是像刚才小磊跟小如等的原则,只要是达到“牺牲一个人救五个人”的结果,什么手段都是可以接受的,甚至不惜谋杀;其他还有几人是不太彻底的“结果主义者”,如小蓝等;

    而“绝对主义”就是考虑到行为本身,比如“不能把胖子卷进事件”。你们刚才的表现就是很自自然地分成了两派,跟教授讲得很合拍哦。

    大家这下才明白这两个“专业术语”其实没什么可怕的;仅仅是学者们用的词语,把对立的意见划分成两个阵营来区分而已。

 

    视频继续播放。教授讲道:我们不仅要真实地感受这些抽象、遥远的书籍,还要认真讨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议题,包括我们的政治生活。

    张校长停下来问大家:谁能告诉我教授这句话在说什么意思呢?

    大家开始沉思,新生小抒举起手:当你学一门东西的时候,不能仅从课本中获取知识,还要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经验。

    张校长:很不错,再修改下就更好了。这里不是“获取”,而是“应用”,你们思维这要重点转换下。只有把学到的原则应用到刚才所说的政治原则、经济生活领域,你才是一个思想和行动贯穿的人,你才是一个理性的人;如果你做事随性而为,没有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没有教养的人。你有原则,别人会尊重,不管你的原则是什么,结果主义也好,绝对主义也好,都可以接受。当然还有更高的原则,那就是我们的道家智慧。可以融合结果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对立。因为这两者都仅仅是“一元思维”罢了;道家至少是两元的。

    接下来,大家知道这门课程是什么课吗?

    大家开始有点困惑:不叫《Justice》吗?

    张校长告诉大家:这门课,就是真正的“哲学课”,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的课程。这样你们是不是很吃惊?特别是在坐的各位老师们,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是否都觉得哲学课是很枯燥、很无聊的?就是背一些不知所云的结论和词汇。但是你们看看哈佛的哲学课,它让你思考人生的原则问题,思考宇宙的本质问题,思考行为的准则问题。而我们中国大学的哲学课,很多都是一些空话屁话,但西方的哲学课都是很现实的,让你的思想深化和提高,让你能够有能力选择和判定自己的人生该怎么去走;就像你们刚才讨论的案例一样,一步步让你明确自己行为的准则是什么,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有矛盾等等。这样你的生活就不会混乱。所以哲学有用吗?

    看起来很深奥的“哲学”经过张校长的讲解,孩子们也能体会到原来哲学是如此的实用,他们都点点头。

    “但哲学如果学不好,也会很容易变得非常没用,如果你只会夸夸其谈,背下来一大堆名词来唬人的话就是个废物。所以在西方,这样的人就会不受欢迎,他们很可能找不到工作。国外有些博士会去开出租车谋生,什么博士呢?很多都是哲学或者文学博士,因为他们都只学会了玩名词和概念,不知道怎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生活的智慧;但我们看到这个课堂中的教授显然不是,他的思维能力很强,非常厉害。他可以把非常深奥的哲学道理讲得非常简洁明白,这就是聪明人的做法。如果你们想要成为一个聪明人,就要学会“大道至简”,学哲学。”张校长为大家补充道。

 

    视频继续进行,教授讲解:哲学会训练我们,它会把我们都熟视无睹的情景变得不再熟悉。

    张校长:这个教授为哲学下了一个很棒的定义,用我们容易理解的话总结下就是:哲学让我们发现自己思维之中的荒谬之处,发现我们认为一些理所当然的思维原则和“常识”其实是漏洞百出的。就比如你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好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坏人和笨蛋。但是经过刚才小小的课堂测试,你们中间已经出现了一堆谋杀犯和一些不能捍卫自己原则,脑子糊涂的人;所以——你们开始发现自己出了问题,对吧?

    大家点点头。

    张校长继续讲道:“这就是哲学,它从一个更深的角度,从另外一个全新的领域来观察你自己的荒谬之处。你们看看我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其实就是运用了哈佛教授说的这种哲学思维训练:当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教育很常识,很合理的时候,我发现的是荒谬和荒诞;当我说出来这些的时候,很多人有同感:呀,真的是这样。但是他们自己长期以来就是无法发现,或者虽然有点感觉,但就是无法说清楚。区别就是因为:我受过真正的哲学思维训练。但周围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点,因为我们中国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哲学教育。如果中国有更多的,具有真正的哲学思维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是这样荒唐了。今日学堂为什么比别的学校强?不是因为我们拥有更多的知识,而是因为我们拥有抓住教育本质的思维。因此学堂的年轻老师也可以做得比很多学校的“资深教师”更好。

    如果你们也想要轻松地面对自己的人生,长大后过上幸福健康的生活,成为一个卓越的人,你们也必须学会这种抓住本质的思维能力,去发现自己和周围人的荒谬,从而能够快速成长。而学习哲学就可以让你们做到这一点。”

    听着张校长的讲解,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原来真正的哲学是这样的?对我们这些老师来说,这种思想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学生们也在很兴奋地想:以后一定要好好学哲学。

    视频继续进行,教授讲道: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曾经有过这么一段美妙的对话——他的朋友试图说服苏格拉底放弃哲学,告诉他说‘如果你只是在生命中合适的时候适度地沉溺其中,哲学会是一个很好的玩偶;但如果过度地追求,它一定会伤害你。’

    张校长停下来问大家:你们同意这种观点吗——哲学随便学学还可以,如果学得深了就会有问题?同意的举手?

    大家相互看看,没有人举手。

    张校长:Ok,那不同意的人举手?

    大部分人都举手,只有小蓝一个人还处在困惑的选择中。

    她举手提问:我不知道他说的哲学不好在哪里?因此不能决定到底该不该好好学哲学。

    张校长:哦,好,你目前不清楚的状态下不做决定是对的。其他的学生都认为哲学一定是“好”的,你怀疑一下也很正常。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哲学不要认真学习,只能够浅尝辄止。实际上这种态度是大多数人的态度,因为大多数人更愿意糊涂地过日子。

    哲学应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以前虽然没有“哲学”这个科目,但聪明智慧之为“哲”,所以“哲学”就是聪明有智慧的人的学问;这里的聪明与智商无关,其实很多高智商的人在古人看来是有毛病的蠢人。这样看来,追求智慧的哲学,当然就是“好”的了。可是为什么这里说哲学不好,而且会“伤害”你呢?

    因为哲学会让你与众不同,会让你开始质疑自己。就像你们现在刚刚经过前面的课堂讨论,难道不正在怀疑自己的思维为何有这么多缺陷吗?你发现自己的思维并不彻底,你发现你很多想法并不见得有道理,对吗?

    大家对此深有体会,都拼命地点点头。

    张校长:好,现在你开始质疑自己了,那接下来你会不会质疑很多“正常”的次序?甚至质疑这个社会?虽然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毕竟很多人更愿意维持现状,这就会造成冲突。

    你们看我的文章,就在质疑我们的社会,质疑我们的教育。我告诉大家这里不对劲,那个不对劲。这本来就是哲学的任务——哲学永远让你看破表面假象后面的真相。当你看清真相的时候,你会对那些假象发出质疑,甚至发出反对;而认为那些假象就是真相的人,一定会觉得你这个人“脑子不正常”。比如现在有一些“正常人”看我的文章,就觉得我这个人“很有问题”,理由仅仅是因为我与别人的想法不一样。

    大家笑起来。

    张校长:哲学就是让我们不断地去抓住本质,但抓住本质可能会让你不舒服,或者让别人不舒服。比如,最近你们改变后的晚餐,你们感觉怎么样?

    大家都说很好。

    张校长:愿意回到以前吗?

    大家使劲摇摇头。

    张校长:那你们觉得我们学堂的伙食怎么样?是好还是不好?

    大家很奇怪地回答:很好啊,怎么了?

    张校长:呵呵,你们觉得很好,但是你们知道来学棠工作的民工怎么看的吗?

    大家很好奇地想知道当地人是如何评价我们健康美味的饭菜的。

    张校长:这边的民工跑到我们食堂看了菜后,很不屑地说‘你们这吃的什么东西啊?都是些青菜!我们家每餐吃得都有肉、有酒!没肉我不就吃饭的’。而且这还是一个月以前的评价。如果他现在来看你们现在晚饭都只吃一点豆粥,你们猜他会怎么说?

    大家笑起来。

    张校长:他可能会说“哇,你们的伙食越办越差了,连最重要的晚饭都这么省。只吃一点猪吃的东西就行了。。。太不可思议了!”

    大家哄地笑起来。

    张校长继续一本正经地告诉大家:这是真的哦!我们的老师去买红薯,问这边的人平时吃不吃,他们都说这东西家里人都不吃的,全是拿来喂猪的。还好奇地问:你们买这么多红薯,屋里养了多少头猪?我们老师就老老实实地告诉人家:学堂养了五六十头小猪。别人感叹“哇,你们的养猪场真大!怪不得要买这么多红薯。”

    讲完后,张校长笑了起来,大家也被逗乐了。

    “我们还给粥里加红豆,武汉似乎是四五元一斤的,可是,这边的人虽然也吃一小部分,不过大部分还是磨碎了给猪吃。”张校长补充道。

    有人吃惊地喊出来:啊!真的?

    “真的哦!你不信吗?”张校长问喊出声的人。

    “为什么要给猪吃这么好的东西呢?”小慧不解地问。

    “因为他们觉得这东西很容易得到,而且很便宜,就认为不好。但是在武汉、深圳这些大城市,红薯可能都是三块钱一斤,比大米还贵。豆子就更贵了,你觉得大城市的人会把红薯、豆子买去喂猪吗?”张校长接着问大家。

    大家摇摇头,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

    张校长:好,这就叫荒谬:农民怎么看你们呢?他们觉得我们这些城里人活得很可怜,很糟糕,吃的东西跟猪一样;还不如他们。但我们怎么看农民呢?你们反过来会觉得他们可怜,很无知。他们把很好,很自然的东西很廉价地卖掉,用这些换来的钱买超市里的垃圾食品---这往往是城里人都不吃的,档次最低的垃圾食品。买回去给自己的孩子吃。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荒谬之处。

    其实当你真正学习了营养哲学,就是关于为什么要这样吃的理论原则,这也是需要理由的。而且还需要注意观察身体的感觉。但农民不是,他们是另外一套营养哲学——他们认为“最好、最贵的,城里人做”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他们把最自然,也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红薯,玉米,豆子等拿去喂猪,然后变成了人体其实并不太需要的猪肉,觉得猪肉很好;我们觉得他们很笨,对吗?

    大家点点头。

    张校长:但到底谁是对的呢?

    小磊抬起头来,觉得我们应该是对的。

    张校长:小磊觉得我们是对的?哈,其实不是;从最高层次来说,双方都是对的,因为大家坚持的原则不同。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是这样的,很多人一边在说我很爱我的身体,但却一边在玩“慢性自杀”——抽烟、喝酒,他们的逻辑是“自杀是不对的,但慢性自杀就是对的。快速地,无痛苦地死去是不对的,慢慢地,痛苦地被折磨死就是对的;不花钱或者低价,用简单的方法治疗好自己的身体是不对的,自己花大笔钱瞎搞一气,把病情越弄越重,最后把自己治死了就是对的”。

    大家再次哄地笑起来,周围的世界的确是如此的。

    张校长:如果一个人很爱自己的身体,那就不会去做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对吧?反过来,如果你要玩“慢性自杀”,就不要说“我很爱自己的身体”。这叫虚伪,而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大量这样的“尽说些优美但模棱两可的话,做相互矛盾事情的人们”。为什么我们学堂强调大家思维的一致性和彻底贯穿原则呢?就是希望大家成为真正理性的人,而不是虚伪的人。

    学习哲学就可以让你发现生活中的这些极度的荒谬和虚伪。不过需要注意一点,当你学得半通不通的时候是最痛苦的,就像我们学堂刚来的新生一定比老生更痛苦:他们在想着“为什么在这里就不想家里面,就不能多吃肉呢?为什么不能吃那些包装漂亮美味可口的零食,还把它们叫‘垃圾食品’呢?这就是你刚进入一个新领域,思维要和行为还不能匹配的时候,就感觉到的痛苦。就像你们现在回家过年可能会吃丰盛的晚餐,你们会开心地庆祝吗?

    小瑾(很为难地):我,我也会去吃……

    张校长:呵呵,但总觉得不开心,在矛盾中行动,对吗?

    小瑾点点头。

    张校长:这就是学得半通不通的时候最痛苦了。我最佩服的是另外一种人,他说“我来就是为了吃的,吃了身体好不好不管,只要为了嘴巴痛快就行。”但我也要告诉这种人,当你将来躺在病床上十几年死也死不掉,活也活不好的时候,你要说“Bravor,棒极了,这就是我所选择的!” 这种人也很合一。但千万不要说“我身体健康,我又要糟蹋自己”,就好像说“我要长命百岁,我又要天天慢性自杀”一样,是很荒谬的。可是很多人每天就在干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们缺乏思考;有教养,有思想的人,就不会干这样的事情。有教养的人会说“我不怕死,死就死得痛痛快快;活就活,活得充实,活得彻底。你们觉得那种人更好些?

    大家纷纷觉得第二种人好些。

    张校长:如果你要做第二种人,那就要学会刚才那种思维方式:第一,眼睛要看清楚;第二,行动要跟得上。

    大家郑重地点点头。

 

    “好了,这次课就上到这里,你们看我们才上了别人半个小时的课。”张校长笑着示意大家下课。

    孩子们意犹未尽地听了三个小时,很多人问张校长以后什么时候还可以继续上哈佛的哲学课程。

    张校长:“如果你们还想上的话,下个学期就会安排:但前提是你们必须跟哈佛的学生一样,好好去领悟老师讲得东西,并认真地做出来,这样才能变成一个思维彻底贯穿、有教养的人,对吧?”

大家很开心地说没问题。

    三个小时的课程觉得很快就结束了,无论是孩子们还是一同听课的老师,都收获极大,张校长生动睿智的讲解,使得看起来深奥的哈佛哲学课变得如此幽默有趣又浅显易懂。庞大的信息量,并没有让孩子们“系统崩溃”,反而让他们吸收了非常多的东西,对学习充满了热忱和信心,他们很期待下一次的课程尽快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