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烧积泽
(2019-05-28 10:22:48)分类: 故纸撷珍 |
鲁人烧积泽
战国·韩非
原文:
鲁人烧积泽⑴,天北风,火南倚⑵,恐烧国⑶。哀公自将众趋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⑷。
召问仲尼,仲尼曰:“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不救也。”哀公曰:“善。”
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⑸行罚。”
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⑹之罪;逐兽者,比入禁⑺之罪。”
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释:
⑴积泽——草木丛生的沼泽。
翻译:
鲁国人放火烧草泽,天刮起北风,火头向南偏移,眼看要烧到都城了。鲁哀公亲自带人跑去救火,身边很快就没了人,人全都追赶野兽去了,因而大火救不下来。
就把仲尼叫来问问,仲尼说:“追逐野兽的人快乐却没有惩罚,救火的人辛苦却没有奖赏,此便是大火救不下来的原因啊。”哀公说:“说得好!”
仲尼说:“情况紧急,来不及奖赏救火的人了,要是都奖赏,国库里的钱也不够啊。我请求只执行惩罚。”
于是下令说:“不救火的人,比照投降败逃的罪;追逐野兽的人,比照闯入禁区的罪。”
命令还没下达到每一个人,大火就已经救下来了。
点评:
对鲁哀公这个人,韩非子好象很不待见。他曾在《五蠹》中这样评论说:“鲁哀公,下主也。”考察鲁哀公这一次指挥救火的表现,还真是不咋的。火场上,人们“尽逐兽,不救火”,害得他成了孤家寡人,毫无威重可言。
但此人有一大优点,就是遇事喜欢召问孔子,对孔子几乎是言听计从,《论语》中就多次记录有“哀公问政”的情节。
孔子为他分析了火救不下来的原因,就在于“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亦即苦乐不均、赏罚不明。在比较了赏、罚各自的成本后,孔子便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向哀公建议:“请徒行罚。”于是下令:“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结果令行禁止。
这个孔子完全颠覆了人们原有的认知,他竟然成了“执刑、赏二柄以御下”的“法术”之士!宋·王应麟似乎发现了这一点,他说:“韩非以商鞅之法为殷之法,又托于仲尼,法家侮圣言至此。”(见《困学纪闻·十》)。王应麟说得不错。
法家强调法治,儒家则主张德治,政见不同,于是两家子经常打架。这一次韩非子让孔子串演了一回法家角色,把儒家给肆意嘲弄、揶揄了一番,难怪儒生王应麟要生气。
不过平心而论,在火场上,高谈什么“德治”是无济于事的。想把眼前的大火救下来,还真得靠“重罚轻赏”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