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粟饭布被

分类: 故纸撷珍 |

公孙弘粟饭布被
晋·葛洪
原文:
公孙弘⑴起家⑵徒步⑶,为丞相。故人高贺从之,弘食⑷以脱粟饭,覆以布被。贺怨曰:“何用故人富贵为?脱粟⑸布被,我自有之。”弘大惭。
贺告人曰:“公孙弘内服貂蝉⑹,外衣麻枲⑺;内厨五鼎,外膳一肴,岂可以示天下?”于是朝廷疑其矫⑻焉。
弘叹曰:“宁逢恶宾,不逢故人!”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
⑴公孙弘——(前200—前121),字季,一字次卿,西汉淄川国(郡治在今山东寿光)薛(今山东薛县)人。他起身于乡鄙之间,居然为相。
翻译:
公孙弘出身平民,后来做到宰相的高位,老友高贺于是投奔他。公孙弘给高贺吃的是糙米饭,盖的是布棉被。高贺于是抱怨说:“老朋友富贵了又有什么用?糙米饭与布棉被,我自己就有。”听到这话,公孙弘大感惭愧。
高贺又告知他人说:“公孙弘内穿华贵的衣料,外面罩上粗布;家里私底下饮宴丰盛,面对外人时用餐只有一道菜。身为宰相,岂可用这样的行为,来做天下的表率呢?”慢慢地,朝廷就怀疑起公孙弘的为人矫情了。
于是,公孙弘感叹说:“我宁愿碰到不好伺候的恶客人,也不希望遇见像高贺这样的老朋友。”
点评:
本故事中的两人,若用各打五十大板的判例来说,可谓彼此俱非,一者是贵而忘旧,刻薄寡恩;另者为挟怨报复,殊失厚道。
大凡人之相处,原以不忮、不求、不怨、不嗔为总则,唯其不忮不求,始得无怨无嗔,高贺之流,未及语此。
自古以来,朋友即在“五伦”之列,因其无须血缘相关,故纵属异族,只要相契,便成莫逆。《论语·颜渊》载子夏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其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只不过朋友的流品复杂,所以择友宜慎,同样出现在《论语》中,亦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之谓,这在今日的社会中,尤其对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除却故友交恶之外,本故事其实还谈到另外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人不可矫作过分。身为丞相的公孙弘,内穿华贵的衣料,外面罩上粗布家里私底下饮宴丰盛,面对外人时用餐只有一道菜,标准的表里不一,欺举世若白痴,如此人物,怎可当国而以示天下呢?宜乎朝廷对他生疑。
至于他后来因此而发出的感叹,其实要责怪的是他自己,不自反省而一味地抱怨别人的不是,只不过是做人失败的托词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