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

(2014-01-16 12:55:50)
标签:

兵团

兵团农场人

文化

人文/历史

分类: 兵团人物《网络摘抄》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

 

作者:高雄  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82  更新时间:2010-3-31 12:11:58

  兵团新闻网五家渠3月31专稿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


  作者:高雄


  http://s5/mw690/001sdrgnty6FPFnWx9274&690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已知传承有五、六代人,距今有200多年历史。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主要流传于新湖农场和芳草湖农场,现在当地居民仍有部分人在烧制土碱。老新疆人逢年过节有吃灰面的习惯,灰面就是用民间自行烧制的一种土碱和面并用手工捏制成的面食,称灰面。灰面食用光滑、滋润、口感好、有荕道。




  2007年,新湖农场为使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不失传,农场专门请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传承人―――新湖农场四分场六连的http://s12/mw690/001sdrgnty6FPFoEuin4b&690田希云,将碱蒿子烧制土碱技艺全程进行演绎,农场拍成电视,并刻成光盘保存。


   据史料记载,新疆气候干燥,土质盐碱含量大,一种野生植物碱蒿子耐碱、耐旱,生命力极强,在碱湖周围和在盐碱斑上多星散或群集生长,可形成纯群落,也是其他盐生植物群落的伴生种。当地百姓发现碱蒿子除当柴烧、沤肥外,还可烧制土碱。而土碱即可洗衣服、洗手、去油污外,还可与面手工捏制成灰面,灰面人吃了易消化。土碱与现在市场上销售的食用碱所不能替代。


  碱蒿子:俗称嫩苗称“狼尾(yǐ)巴条”、长成称“碱蒿”、“盐蒿”,一年生草本,茎直立,圆柱形,高30~100厘米,花单生或2~3朵有柄簇生于叶腋的短柄上,呈团伞状,花被于果期呈五角星状,是典型盐生植物。碱蒿子性喜盐湿,其茎叶肉质,叶内贮有大量的水分,故能忍受暂时的干旱。种子的休眠期很短,遇上适宜的条件便能迅速发芽出苗生长。幼嫩时猪少食其叶,牛、马大家畜一般不食。种子含油较多,可做肥皂、油漆。可用于印染、玻璃工业,是化学工业的原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国家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等,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9年,原新湖农场四分场六连农工61岁的田希云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殊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