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报表的问题及建议

标签:
财经 |
常发生的漏洞,不惜投以重兵,或为掌握一些不关紧要的情况,制定一堆繁杂的手续,设计一些业务报表,廉价地消耗了业务人员的大量宝贵精力,冲淡了对工作中关键环节的注意
力,其结果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这些都是上级主管行建立制度办法和设计业务报表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一个制度办法或一些业务报表的实施,直接涉及基层单位成百上千乃至
上万专业人员的辛勤劳动。无效或收效甚微的制度办法和业务报表所造成的人力财力上的巨大浪费,往往是不被人们所重视的。这里边的潜在的工作效率应该在银行制度改革与制
度建设报表的设计管理中加以有效地发挥。
的会计业务报表是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业务发展和资金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生增减变化的。我国银行的会计业务报表从1949年开始至今经历了由繁而简由多而少;又由简而繁由少而多的发展过程。1949年会计业务报表46种;1950年为12种;1951年为26种;1952年为15种……到1956年由于全面引进苏联国家银行会计核算方法,降到10种,这是我国银行报表更上最低报表数量的年度。连续稳定几年之后、随着
核算方法的更易会计业务报表又开始了由简而繁由少而多的发展趋向,到1966年达到12种,1975年为18种,到1988年末已达52种之多。
全面推行苏联国家银行会计核算方法,使用复式会计凭证,记载棋盘式(或多栏式)日记帐,如科目设置过多过繁会给核算造成困难,为了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大量过细的数据不宜以
会计的方法取得,而是要经过加工概括后,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反映,因此会计报表相应减少。
我国银行业务报表的发展特点是:①种类和内容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和金融政策密切相关。②数量的增减与会计、统计的分工有关。③编制方法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报送方式基本上以邮送或电话传报.无论从编制方法和报送方式都是落后的,编制报表占用了工作人员的大量工作时间,编报质量低,传送速度慢。
二、我国银行现行业务报表设计上的弊病
物力。现行报表中,有的报表剔除另外的报表能够间接取得的数据后就只剩下一两个数据了,可见重复数据造成的徒劳。
6、滥发报表,层层加码
由于当前我国银行尚无报表的管理审批机构,各级行增设的报表未经严格审查,有的质量低,用途不大,不必要的报表或用途不大报表不断增多;使基层会计人员头痛,到了旬、
月、季、年末,那成堆的报表使人望而生畏。
7.有的报表索取的数字离奇,填报困难
如农业银行专用基金填报表,每项支出中要求填报都用了哪些来源的钱。如:业务发展资金每项支出中用了利润留成多少,折旧基金多少,干训费多少等;福利基金支出中,每项支出用了利润留成多少,提取的福利费多少等等,这些数字无法查考只能捏造。就好象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钱买了一盒香烟,让你分清买这盒香烟花的钱用了基本工资多少、补助工资多少一样的难题。为了勉强取得这个数字,当然可以设立大量的辅助帐户,开支时分别落到每项资金来源的帐户中,其实这个数也只是硬性划分无法考究。实际上取得这个数字并无更大参考价值,付出的劳动代价太大,得不偿失。
三、对银行业务报表的管理与改进的建议
根据我国银行现行会计业务报表存在的弊病,提出如下管理办法与改进的建议:
1,在会计、统计报表的设计上,要作全面研究,发挥报表的综合反映作用,坚持少而精,一表多用的原则。各表之间的数字不必重复,采取互为借用相互依存的方法,克服大小表、主表、辅表自成完整系统的做法,就可以精减一部分报表,编制和报送节省人力和时间。
2,报表的项目确立要保持稳定,非特需情况不作频繁变更,以保持历年数据的连贯与可比性。
3,建立银行业务报表的管理制度,控制报表种类数量,杜绝层层加码。以各家银行系统为单位,由信息部门自上至下进行一次报表的审查清理工作,建立管理制度。对于设计质量低,适用价值不大的会计、统计报表予以取缔,必报的报表也要删繁就简,剔除重复填报项目,达到少而精。在系统内由总
行、分行建立本系统的报表体系,确定会计与统计的报表范围.尤其不要无限度地把统计所需要的数据纳入会计核算反映。借鉴历史的经验,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简捷方便灵活的长处,就可以避免大量增加会计核算手续,做到节省人力物力。会计核算,在报表上是以综合反睐为其独具的特点,不必勉强把过细的分类纳入会计帐内,因为会计核算,须从编制凭证、分录记载分户帐、汇记总帐等一系列操作过程后才能开始编制报表,耗费的精力过大,有的则使企业往来帐户大量增多,为计息对帐增加了工作量。
4,充分利用现有电传设施,实现微机联网的县、地区或省行为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作用,由最基层单位(县或乡的银行机构)的信息部门汇集全辖各业务部门的专业会计、统计报表,以统一的格式(剔除重复栏目)电传给上级行的信息部门,上级信息部门及时以电传报上级行的信息部门,同时分别复印抄送同级各有关专业。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电传设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又可减轻上级行各科室的综合人员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