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强化银行收息工作的思考

(2009-09-20 17:59:26)
标签:

财经

 对强化银行收息工作的思考

    贷款利息收入是银行财务收入的重要方面,也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贷款利息能否及时收回,不仅反映贷款效益,也直接影响银行利润实现。可见利息收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

和发展。这就是说,加强银行收息工作是银行管理上的重要工作,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收息工作被忽视。应收未收利息大幅度上升,导致银行经济效益滑坡,这样继续

下去,则会后患无穷,对此本文谈一下粗浅看法。

 

一、贷款利息“回收率”下降的原因

 

    1.企业生产滑坡,效益下降,是贷款利息回收率下降的客观因素。近几年,由于市场一度出现疲软,不少企业又缺乏必要的应变能力,产品滞销积压,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生产滑坡,经济效益下跌。甚至有些企业已名存实亡。至目前为止,东丰县乡镇企业已停产关闭49家,占用信贷资金368万元,应收未收利息288万元,在163户中就有应收未收利息的

108户,欠息为1,1万元。尤其是大中型乡镇企业,由于严重亏损,产不抵债,据调查,该县5户大中型企业有2户亏孩占调查户数40%,银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先后给予执行

基准利率优惠政策,产不抵债部分贷款计息缓收政策等。这样直接导致贷款利息回收率下降。

    2.非正常贷款一经产生就相对地对贷款利息回收率产生影响,本来有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已出现严重问题,危及它的生存和发展,应当管紧管严贷款,但有关部门却迫使银行

增加“起动资金”信贷投入,致使应收未收利息累累增加。另一方面,在两呆贷款增多的情况下,企业要有一点贷款资金,银行要在先收贷款还是先收利息上做文章。就目前来看,多数人对银行的效益观念还很淡薄,不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往往是保企业牺牲自己,这就势必给收息工作自设障碍,利息的收回必然会下降。

    3.银行的行为偏离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方向,是贷款收息率下降的主观因素。

    银行的业务经营概括起来就是存款的吸收与支付,贷款的发放与收回,资金的划拨与算,从中得到社会和自身经济效益,这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管理措施,把它们组成一个有机运转的整体,围绕着实现企业经营利润大目标转。但是现实情祝却与之相悖。一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不围绕企业经营基本目标—-利润,它们相互间分裂。二是资金管理偏松,放任

自流。如猴石淀粉厂1991年销货款坐支95.6万元,从银行提取现金76.7万元,用于购原料玉米款56.8万元,工资支出20.3万元,其余用于其它支出。由于对企业或个人资金管理偏松,给一些信用道德不强的人和企业造成可乘之机,这些人和企业往往采取坐支等手段逃避银行的信贷监督,给银行收贷和利息收回带来困难,使一些本可以收回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如期收回。三是缺乏检查监督制约机制和内部相互协调配合,是贷款利息收回率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加强银行收息工作的建议措施

 

    1.当前首要地就是积极参与企业清理“三角债”。帮助企业理顺供、产、销环节,向企业提供合适的结算方式,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促使企业增产、增销、增效益。增强企业的活力,给收贷、收息创造良好条件。可以预见,提高贷款利息收回率必将前景可观。

    2.要充分发挥银行的自主权,既要讲服务又要讲效益,要两效益同时抓。企业效益好与坏直接影响银行效益。因此,要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子。通过调查,对那些该关停的企业要关停,该转户要支持其转户使其恢复生机。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利息收回工作。第一,内外勤结合起来同心同德协力抓好利息收回工作,要见到实效。第二,正确处理收贷和收息的矛盾。关停倒闭企业,由于企业实体已不存在,对处理的物资,收回的货币资金要首先用于收回贷款,再有剩余可收利息;对能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但经企业的内在努力和银行等部门的支持可扭亏为盈,信贷资金安全性完整性有保障的企业,可先收回贷款利息以保证银行经济效益的实现。另外,收贷与收息,它直接涉及利润计划,它又与当年“两呆”(贷款呆账、呆滞)过多息息相关,谁先谁后,这也是应加考虑的问题。第三,把清收应收未收利息作为一场攻坚战来打,根据各行应收未收利息余额多少,各乡镇企业经营状况,将应收未收利息任务落实到各基层所,再由基层所落实到企业或个人。否则我们利润计划将会不易实现,更谈不上超基数利润。第四,对物资保证充足,但货币资金暂时性不足的企业,可暂用贷款收回欠息,以保证利润计划的实现。第五,将应收未收利息纳入核算程序中去,通过微机软件的开发达到科学管理,使其更加准确规范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