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心意成为烦恼——我看“随礼风”

(2009-07-30 21:50:47)
标签:

杂谈

随礼

社会

生活

情感

金钱

礼仪

分类: 文化草堂

当心意成为烦恼

                ——我看“随礼风”

文/展宇

 

我接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本以为,通知书的到手可以使繁忙的生活恢复安逸,这下我们全家应该都能够松一口气了吧。可是,包括我父母在内的很多亲人近日都陷入了另一个烦恼之中,那就是从四面八方涌来的随礼的浪潮。

按照我妈的说法,这“随礼”之中是大有学问。对于他人的“礼金”不能轻易接受,因为接受了就是欠了一个人情,日后总得想办法还上,这自然也是让自己给他人留下了把柄,但是更不能拒绝,毕竟人家是出于好意,拒绝这样的心意以后还怎么相处?于是,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幕:收礼的人看着那诱人的礼金进退两难,最后极不情愿却又面带笑容地接受对方的随礼,口中还要说几句客气的话,有时还要表示一下对对方的感激。而另一边,对于随礼的人呢,破财赔笑谁会心甘情愿?可是看着自己的同事、朋友都纷纷掏了腰包,自己也没有理由落单,最终只能也硬着头皮做了回冤大头。我妈妈有的同事本身工作就不好,每个月就挣几百元钱,结果今年他们单位有5个上大学的,每人给了100,一个月的收入到头来也就所剩无几了。

目前,“随礼风”正日益严重,而且随礼的花样也不断地翻新。结婚要随礼、死人要随礼、乔迁要随礼、孩子满月要随礼、开业大吉要随礼、上大学要随礼,更有甚者再婚再嫁、生日庆祝,甚至上了初高中都要大办一番,可见,随礼的花样真是种类繁多,多得令人发指,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不得不将“随礼钱”纳入到家庭或个人的固定支出中了,说不定哪一天别人一个电话打过来自己就要花掉不少的积蓄。而且,随着随礼次数的增多,人们会逐渐地发现随礼并不再是以增进感情为初衷,更像是进行着某种潜在的交易。妈妈说“收到的礼都是要还回去的”,难不成还要清楚地记得每个人随礼的金额?生怕自己吃亏或是丢人。这种随礼不得不算是现代社会人们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啊!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然而几千年之后,当“礼”进入现代社会,却演变成了这样一种畸形的风气。表面看来是人们好面子、怕欠情,实际上却影射出人性的弱点和人们在金钱面前的渺小。真情是无价的,倘若一定要那小小的礼金去维持友谊或感情,那么这种情也是虚伪的,甚至是自私的。

总而言之,想用此文给大家提个醒:这种风气要不得!或许我们也是身不由己,或许我们真是无能为力,但假如在对待他人时我们能多一分真诚的善意、少一分虚伪的假笑,人世间是不是会多一分坦荡,多一点真情呢?

当心意变成烦恼,我们应扪心自问。当礼节的船帆在利益的浪涛上航行,唯有心正才能换来一个安稳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