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案例】这个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是如何转变的?

标签:
爱的教育亲子案例育儿家长会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亲子案例】这个老师和家长头疼的孩子是如何转变的?
让种子破土而出
耀耀是个老师、家长见了都“摇头”的孩子。
十四岁了,还好像没长大似的不谙世事,对自己学习没有一点责任心。
上课开小差,作业三天两头完不成,还经常与同学打来闹去的惹事。反正只要有他在,班级就不太平,每天总得惹点事,大事虽然没有,小事可是不断。
几乎天天被班主任老师叫去办公室训话,隔三岔五写检查,可这孩子就是皮厚,他根本无所谓,老师也是实在拿他没辙。
因为没犯什么大错,小打小闹的,校规也无法处罚,又对他实在头疼,班主任老师只好找家长谈话,转弯摸角地劝说家长给孩子换个学校。
耀耀妈妈第一次来到咨询室的时候,还没有开口就已经泪流满面。因为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这些年来,她已经遭受了无数的歧视。
以前每次被老师叫去学校回家,她都要拿扫帚把狠狠地打儿子,但这愣小子就是不啃声不讨饶,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儿,结果总是她自己打得手软才停住。
作为母亲,看见儿子身上红红的扫把印,她也心疼啊,但儿子实在不争气,除了打,又有什么办法呢?
说来也怪,这孩子倒是不记仇,虽然平时被打得凶,对妈妈还是很亲热的,在家高兴起来甚至还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妈妈生病也是他最着急,端茶倒水的守候在身边。
一想起这孩子,妈妈心里就如打翻了五味瓶,爱恨交加,除了哗哗的眼泪,不知道还能怎么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耀耀有些不情愿地被妈妈带来咨询,刚开始与咨询师谈话时也显得心不在焉,低着头,随手拿了几张桌上的餐巾纸,不断地撕成一条条,扔得满地都是。
他随意哼哼哈哈地应答着,一脸无所谓的表情,也许在他心里,这次只不过换了个地方,再一次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而已。
当咨询师把从他妈妈那里收集来的他的好行为一一说给他听,并且告诉他,根据妈妈所说的这一切,咨询师认为他一定是个好孩子时,耀耀一下子抬起了头,腰杆也挺直了,满脸吃惊地问:“老师,您真的认为我是个好孩子?”
看见咨询师肯定的点头,耀耀一下子起劲起来,他告诉咨询师,自己特别喜欢做航模,做得可好呢,只是谁也不看好他的能力,以前一直没机会参加比赛,下次一定要带过来给咨询师看。那天离开咨询室的时候,耀耀的神情与刚来时判若两人,临走还不忘把弄脏的地上打扫干净。
接下来的一周,耀耀在学校的行为明显有了改善,但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在一次次咨询中,咨询师不断肯定耀耀的进步,并且抓住他喜欢航模的优势,指导他妈妈去学校说服老师,给耀耀提供进入航模课外兴趣小组的机会。
咨询师帮助耀耀在航模小组中发挥特长,发展自己的优势,从而建立自信,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重塑自我形象。
终于,耀耀不再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了,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终还考入了高中。
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颗生命的种子,这颗种子包含了孩子成长的生命优势,需要家长去发现、去提供合适的土壤让种子发芽,成长,而一旦能够破土而出,孩子将爆发出生命的正能量,成长为有用之材。关键在于早期阶段家长能否发现与培植。
——刊登于《新民晚报》“爱的教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