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案例】乖巧听话的14岁少年为何变得脾气暴躁?

标签:
亲子案例爱的教育家长会育儿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亲子案例】乖巧听话的14岁少年为何变得脾气暴躁?

好孩子坏孩子
耀耀原先是个温和、懂礼貌的男孩,进入初二后,突然变得脾气暴躁起来。
现在的他,就像个好斗的小公鸡,一语不合就与同学动手打架,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他的爸爸常年在国外工作,一向对他管教严厉的妈妈,也变得束手无策。
现在的耀耀,已经长得比妈妈高半个头,妈妈再也打不动他,只能啰里啰唆地骂他,他被说急了,就砸家里的东西出气,甚至威胁要离家出走。爸爸不在家,妈妈为耀耀的叛逆行为忧愁得寝食难安。
妈妈打来电话求助,说希望能带耀耀来做咨询,同时也很担心耀耀会拒绝。谁知耀耀竟然一口答应,并主动对学习时间作了调整。看着耀耀欣然前来的态度,妈妈真不知道儿子葫芦里卖了什么药。
来到咨询室的耀耀,一口气说了半个小时,他诉说着自己童年的压抑,心里埋藏多年的委屈,和着眼泪,如喷涌而出的洪水一泻而不可收。
原来童年时人人夸奖的“好孩子”只是表象,耀耀在追求完美的妈妈严厉管教下,从来也没有自己的自由和喜好,他内心充满着无奈和愤怒。
他说小时候自己经常晚上一个人在被窝里哭,真希望自己再也不做“好孩子” 。可是,那时自己年幼,害怕妈妈的暴力,所以就天天盼望有一天可以长大,按照自己的心愿,做一回人人讨厌的“坏孩子”。
现在自己终于实现了愿望,爸爸远在国外,妈妈也没有力气管教自己,原以为自己从此可以快乐,谁知却仍然快乐不起来。“坏孩子”的行为不仅让同学老师看不起,连他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他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出路在哪里,真心希望能得到帮助。
从心理层面分析,耀耀因为妈妈从小过于严厉的管教,失去了自我成长的自由和空间,压抑的成长环境让这个孩子带着对妈妈深深的抱怨长大,把背叛妈妈当作自己成长的目标。
虽然妈妈其实内心是非常爱儿子的,可是妈妈错误地把控制儿子当成了爱的方式,她严格管教儿子的一举一动,完全按自己的标准来安排儿子的一切,却忽略了儿子是个独立的人,儿子在被要求做这做那的时候,也有着喜不喜欢、高不高兴的情感需求。以致儿子感受不到母爱,造成了青春期儿子的完全叛逆。
我们用一些心理学技术,帮助耀耀重塑了童年经验,放下对妈妈的抱怨和愤怒,重新理解和感受妈妈对自己的爱,改善与妈妈的亲子关系,从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动力。现在,耀耀又成为“好孩子”啦,不过这是个阳光快乐而自信的“好孩子”。
——摘自《新民晚报》“爱的教育”专栏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