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案例】8岁儿子“烦人”原因却在妈妈的成就焦虑

标签:
亲子案例爱的教育育儿家长会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亲子案例】8岁儿子“烦人”原因却在妈妈的成就焦虑
“烦”人的凯凯
凯凯上小学两年级啦,妈妈对儿子的行为觉得越来越头疼。这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懒洋洋慢吞吞的,早上总是赖床、不肯吃早饭,甚至不肯上学;放学回家拖拖拉拉不愿做作业,晚上很晚了还不肯上床睡觉。
凯凯妈妈自己也要工作,每天为管教儿子弄得筋疲力尽,最近工作中出了差错被领导批评,回家看见儿子的行为气不打一处来,经常对着儿子发火,甚至拿着扫帚劈头盖脸一顿打,家中大哭小叫的闹起了“战争”,可儿子的拖拉、懒散的毛病却不见改善,脾气反而变得越来越倔啦。
连爸爸都说妈妈的教育方法不对头,可他自己也只会说风凉话而已,对如何管教儿子也是一筹莫展。为此,原本融洽的夫妻关系也出现了问题。于是,凯凯妈妈急切地来工作室求助。
探究凯凯妈妈对孩子的教养观念,发现她内心有着强烈的焦虑感。她因为自己高考时以几分之差落选而深深自责,殷切期望儿子能在学业上有出色的表现。
为让儿子有好的身体承担辛苦的学习,她在生活中对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她认为,培养儿子有出息是自己的责任。可是,现在儿子的懒散行为打破了她对儿子的期望,使她的心中充满了挫折感。
挫败、焦虑,再加上自责,最近她的情绪处在经常失控的状态,造成了一系列的家庭亲子矛盾。
通过咨询,凯凯妈妈认识到儿子是个独立的个体,妈妈既不能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儿子身上,期待儿子代替自己去完成;也不该将孩子成长的责任都放在自己身上,让孩子失去了学习承担责任的机会。
如果一直按目前的教养方式,凯凯将永远学不会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事情,什么是自己应付的责任;而一个对自己都没有责任心的人,自然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也当然不会努力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更不可能有良好的人生发展。
于是,凯凯妈妈改变了做法。回家后为凯凯买了个小闹钟,教会儿子如何使用,并告诉他,爸爸妈妈希望他以后自己负责起床、穿衣服、吃早餐及出门上学。
开始的时候,凯凯因为早晨赖床、拖拉浪费时间,出现了来不及吃早餐或上学迟到的情况,他哭着请求妈妈帮忙,妈妈温和而坚决地拒绝提供帮助。
结果凯凯经历了一系列他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因为迟到而被老师批评,因为影响班级集体荣誉而被同学冷落,因为来不及吃早餐而饿肚子……
令人进惊喜的是,从此凯凯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他不再懒散、拖拉,他成了一个努力、勤快的孩子啦!
——刊登于《新民晚报》心理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