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君亦言】凡是做到的家长,孩子的问题最终都可以有个圆满解决
(2016-03-25 13:27:34)
标签:
亲子案例家长会育儿爱的教育 |
分类: 亦君亦言 |
【亦君亦言】凡是做到的家长,孩子的问题最终都可以有个圆满解决
最近,接连遇到两个个案,都是家长来咨询孩子近阶段厌学、学习成绩下降问题的。
两个孩子一个初一,一个高一,都是进的知名的好学校。了解下来,基本情况也都相同:在原来学校是好学生、班干部,升了学之后突然发现自己不行了。考试成绩排名下降,班干部的职位也降级了。
于是孩子家长都闹情绪:孩子失落沮丧,学习没劲头;家长着急指责,天天逼迫孩子。结果是家长越逼迫越不行,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没上去,反而变得沉溺游戏,不愿意做作业,甚至表示不想去上学了。
一般家长遇到孩子学习成绩退步的情况都会很着急,都会采取行动希望帮助孩子。这个愿望自然是好的,问题是当孩子遇到困难、发生问题时,许多家长不知道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下降,总是因为孩子不够努力,贪玩。因此,在看见孩子学习积极性消退,成绩下降的时候,关注的往往只是孩子出现的不当行为和成绩下降的结果,却很少去安抚孩子那时候焦虑失落的情绪,更少去了解孩子出现不良行为和情绪背后的正面动机。
其实,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取决于家长看待孩子问题的视角。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从家长眼里的原来的“优秀学生”,变成“中等生”甚至“差生”,也不是突然变化而成的。这其中,有学校环境的变化,班级同学的差异,孩子自身的认知和适应能力、努力程度,还有家长的作用,等等因素。
如果家长能够看见有如此多的因素在对孩子成绩的变化产生影响,他就能够看到孩子本身为适应新环境所做出的努力。
这些优秀学生,开始时一定会不甘心自己的落败,他们会有失落、委屈、烦恼、愤怒、沮丧等种种情绪,也会有一段时间更加努力和挣扎,目的只是希望自己能保持前位。
当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向上的努力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之后,他们可能会出现自暴自弃的行为。而家长,往往就在这时候,觉得自己的孩子变“坏”了。
事实上,“变坏”的孩子身上仍然有着想要保持“优秀”的能量,只不过他们的正能量因为努力和挣扎之后没有找到出路,暂时被压抑了。
否则,他们就不会变得脾气越来越暴躁,情绪越来越沮丧,行为越来越出格。在他们负面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背后,正燃烧着希望自己变更出色的熊熊火焰。
如果家长能够看见孩子的努力与挣扎,看见他们内心被压抑的正能量,就一定会明白:当孩子出现问题,家长最应该做的不是指责、督促,更不是自己焦虑情绪的发泄;而应该是温暖的陪伴、坚定的支持和静待花开的耐心等待。
很多成功的咨询案例验证了这一点:凡是做得到这些的家长,孩子的问题最终都可以有个圆满解决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