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事家长会】孩子与同伴产生矛盾的N种解决方案

标签:
家长会爱的教育育儿 |
分类: 亦君家长课堂 |
今天的乐事家长会,主题是讨论孩子与同伴的关系问题。
现在的家长,很注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孩子的同伴关系自然也就成了家长关心的焦点。
这不,在这期的乐事家长会上,家长们就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同伴交往的问题。
提问一:
我家儿子今年12岁,刚读初中预备班。最近他很纠结,因为在考试中发现好朋友作弊,他不知道怎么处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做家长的也不知道怎么引导。考试作弊肯定是不对的,但怎么处理好呢?听之任之吧,怕孩子是非不分学坏样;想让他报告老师,又觉得教孩子出卖朋友,好像也不对。
对于这种青春期孩子的交友问题,真觉得挺难办的。
亦君老师答:
首先,家长要了解青春期孩子交朋友的目的。
青春期孩子往往把友情放在首位,他们交友的目的除了希望获得同伴认同,也经常为义气或求保护。
青春期孩子容易做朋友的情形有几种,一是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二是成绩差或处境不多的;三是在情绪上能互相安慰的。
青春期孩子容易为友情打架,此年龄段孩子心理上,需要在家庭中脱离父母,不愿意要父母出面解决学校问题,遇问题希望独立解决,因此情感上会转移到同伴友情上,这个时期特别需要朋友,青春期最容易看重友情,有时甚至为友情而放弃是非观念。
因此,家长从小对孩子价值观的培养很重要,需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同价值观,对同伴友情中出现道德问题的时候,会寻求不同方法解决。如果义气为重的,可能掩护同学违规甚至帮助同学抄袭;而有规则意识的孩子,对考试作弊的朋友,会采取不同的做法。
家长可以先肯定孩子觉得考试作弊不应该的价值观是正确的,这是为人的底线,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违背。同时,建议孩子先不去报告老师,而是私下规劝朋友不要做这样的事情,帮助好朋友改正错误。
当然在本案例中的孩子可能仍然很纠结,他可能是怕得罪同学,怕如果规劝了同学,友情不在了怎么办?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事实上,人和人之间的价值观相同很重要,如果同学真的不高兴,那么这种友情不要也罢。
家长需要疏导孩子:朋友是需要经过挑选的,朋友会发生变化的,在老朋友散去的时候,也会交到新的朋友的。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朋友的变换也是正常的事情。
提问二:
我家女儿读小学三年级,我发现这孩子有一个倾向,就是喜欢告状。她每天回家总是很起劲地告诉我,今天某某同学犯了什么错误,今天某某同学瞒着老师做了坏事。说到同学犯错还很得意,好像又抓到了别人的小鞭子,幸灾乐祸的,挺开心的。
我很担心,这个孩子这样,以后没有朋友怎么办?
亦君老师答:
家长首先要弄明白孩子告状原因。孩子喜欢告状,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别人犯错自己没犯,希望得到家长表扬;另一种心理是投石问路,对告状的事情他也想尝试,看家长对这事的反应;还有是因为和告状对象的亲密关系。
家长需要提升孩子人际关系处理经验。比如在家,孩子向妈妈告爸爸的状;可以引导孩子直接和爸爸说,而不要背后说爸爸的坏话。在学校也鼓励孩子当面和犯错同学说,而不要回家,在别人背后说或到老师那里告状,这对人际关系不利。
但对于当面纠正同学这类做法,也需要告诉孩子:如果是一般关系的同学就不一定要这样,因为孩子精力也是有限的;但对好朋友,如果要维护真正的友情,则需要去纠正。因为维护好朋友的关系,很重要的不仅是志趣相投、忠诚,还需要让朋友避免犯错误,一起有正面向上的想法和举动。这也是交友的底限。交怎样的朋友至少需要有以上的规则去选择。
提问三:
儿子今年初二了,最近与好朋友之间发生误解,不敢去解释,变得很郁闷,甚至影响学习,家长该怎么帮助他呢?
亦君老师答: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认识到:
1、如果真想做朋友,最好鼓起勇气去解释,直接面对;
2、沟通时要态度坦诚,做好接受好友批评的心理准备。
提问四:
女儿进入高中后,因为换了学校,朋友很少,最近都不愿意上学了,家长该怎么做呢?
亦君老师答:
家长该告诉孩子:
1、因为她平时经常躲在一边,没有主动去和同学交往,以致于同学误解她很清高;
2、日常能保持微笑,并自己在心里做好准备,不是所有人都会回以微笑,但你可以再换一个试试,相信最终能找到好朋友;
提问五:
听了老师的指教,明白了家长对孩子交友价值观的引导很重要,具体该怎么做呢?
亦君老师答:
1、孩子交友观念和对友情看法需要家长在孩子早期就提前做好教育,等孩子青春期时,价值观的种子就会发芽;
2、在孩子早期就可以以故事的方式或绘本阅读方式做引导,或在电视和日常家庭讨论中,做一些理念分享;
3、家长要避免完全以学习成绩或太功利的看法去引导孩子交友;假如孩子交了成绩差的朋友,家长要反思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首先搞好亲子关系,不要强行拆散孩子朋友关系,而是逐步疏导孩子交友的问题(如国际生交友的案例);
4、在孩子到了一个新环境,家长可以创造条件,适当引导孩子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