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09日
(2013-07-09 11:26:54)
标签:
亲子课堂亦君工作室育儿 |
“后高考”时期家长该怎么做?
亦君工作室的老师:
家长,你好!虽然高考结束了,但是学生们开始进入“后高考时期”,而考后两周往往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有资料表明,高考结束到发榜前,考生出现心理问题比高考前与高考期间有增无减。这是因为任何人在面对人生重大转折点的时候都会遭遇困惑、压力等精神方面的“折磨”。学生在压力面前更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调节,甚至做出后悔一辈子的过激举动。孩子们高考时精神高度紧张,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负荷,高考结束后突然彻底释放,容易形成很大的心理落差。高考过后录取与否,对考生来说是相当漫长的等待,焦虑不安在所难免。考试发挥不理想的同学,更容易情绪低落、灰心丧气,严重者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现阶段要做的是:
第一、家长和孩子多沟通。
高考对孩子来说是一次心理应激过程,即使是心理素质好的考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高考前与高考期间,孩子们忙于学习,家长和孩子较少交流思想,因此父母有必要与子女多沟通,大家一起从心理上尽可能地放松,如一起去看一场电影、到公园里走一走、全家一起去旅游等,将绷紧已久的弦重新调整,以便应对即将发生的各种问题(落榜、入学等)。高考后,家长或者考生一方的情绪变化都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冲突,双方应注意及时沟通,化解暂时的心理压力,直面全新的生活。
第二、别让孩子“放松”变成放纵。
孩子长期复习备考,心理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确实需要放松一下。但是,允许放松却绝不是放纵。从往年情况来看,高考后考生通常会有一段时间什么都不想做,书包一扔就出去了,上网、游泳、爬山、去歌厅唱歌、聚会。压力的宣泄要缓慢进行,最忌讳的就是从考前的极度紧张到考后的极度放松,火山爆发式的压力释放易导致不良的后果。这时家长应引导孩子做一些自己最喜欢和愉快的事,比如听听歌,或者出去游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注意饮食调节
家长还要注意不要天天给孩子进食“大鱼大肉”,否则原本疲劳的身体在暴饮暴食后,容易闹出肠胃病。如果考生在考后很难恢复生活节律,注意力不能集中,也可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第四、做好考上和落榜两种心理准备,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总之高考已经结束,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为考大学苦读了许多年,等待发榜的这段日子完全属于自己。孩子可以多与家长交流,帮助干一些家务活,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做的事情。还可以外出打工,锻炼一下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进入高校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