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幼儿篇1)

标签:
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亦君工作室育儿 |
儿子是在“说谎”吗?
——摘自《你不懂孩子的心》
一个月前,儿子回家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今天幼儿园老师带自己和小朋友一起去了迪斯尼乐园,自己在那里见到了童话世界里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还参加了好多好玩的游乐活动。英听了觉得奇怪,迪斯尼乐园内地根本没有啊,距离最近的也在香港,儿子怎么可能去呢?英向幼儿园老师求证,老师说,那天班级里有个香港来的小朋友,拿了迪斯尼乐园的宣传画册,在班里介绍他曾经去过迪斯尼乐园,听得全班小朋友都挺羡慕的。于是英教育儿子,以后不能把其他小朋友去玩过的地方,说成是自己去的。儿子答应了,可是没过几天,英发现儿子又向其他亲戚朋友说自己去迪斯尼乐园的事,弄得大家都以为最近她带儿子去了香港。前几天,英与儿子一起看电视,儿子看到电视节目里的飞机非常喜欢,第二天家中正好来了个亲戚,英听见从没乘过飞机的儿子在告诉亲戚,说爸爸带自己乘过两次飞机呢。英很为儿子的行为担心,这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爱虚荣,还学会了“吹牛”“说谎”,以后不知会出什么问题呢。英严厉地教训了儿子一顿,但儿子竟然扑闪着大眼睛,一脸无辜地问:“妈妈,什么是‘吹牛’、‘说谎’啊?”这下,英彻底没辙啦!
看着英忧愁满腹的样子,我笑着让她放心,儿子的品行没有问题。三、四岁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现象,这种“谎话”不是孩子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所限,判断不准、记忆或表达不清所产生的。三、四岁的孩子富于幻想,想象力很发达,并且有特殊的夸大性。他们常常不能区分幻想和现实,在叙述事件时,容易根据自己的想象、联想甚至幻想,把主观想象的东西与客观现实的东西混为一体,再加上这时期所掌握的语言词汇有限,往往难以对事件做出精确的表达,在概念判断上发生错误,从而产生自己意识不到的“谎言”。对于这类“谎言”,家长不能从孩子品行上进行教育,而应该理解并帮助孩子区分愿望与事实的区别,增加孩子的知识,提高他们分辨事物的能力,教会他们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事物的实际情况。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心理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知识经验的丰富,孩子的这类混淆想象与现实的“谎言”会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