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二)
青春期孩子的特殊行为目的
——摘自《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
青春期是个特殊的时期,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做出令父母吃惊的事情来。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行为目的,除了前面第四章讲过的获得注意、争取权力、报复及自暴自弃外,又增加了另外三个,即追求兴奋刺激、寻求同伴接纳和表现优越感。
一、追求兴奋刺激
青春期的孩子,为要显示摆脱父母的控制,追求自己的生活,特别喜欢尝试做自己以前没做过的、或不敢做的、新鲜的、具有刺激性的事情,因为这些尝试能让他们产生兴奋的感觉,也能满足他们的成人感。
这种行为目的,正向的可以激励孩子勇于探索新事物,具有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力量;负向的也可能让有的孩子做出如飚车、服食毒品等危险的行为。
青春期的孩子还不够成熟,即使孩子在这时期做了些父母看不惯的事情,父母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只是青春期的一种尝试,生气、教训和指责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从而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只有良好的亲子沟通,才能引导孩子回归正确的道路。
二、寻求同伴接纳
青春期的孩子正在摆脱父母,他们要通过同伴的交往逐步形成独立的自我;因此,这时期同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父母。他们反抗父母的命令,却非常听从同伴的话。对此,父母要表示理解和尊重。
有些父母不满孩子不听父母却听同伴的话,还担心孩子被同伴带坏,千方百计地干涉孩子的交友;结果造成亲子关系极度紧张,甚至出现孩子不与父母讲话的局面。
其实,父母如果能充分相信自己孩子的交友眼光,平等尊重地对待孩子和他的朋友,默默地只在旁边关注而不插手干涉,孩子有时反而会征询父母的意见。
三、表现优越感
孩子在青春期喜欢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为此他们努力争取在学习、运动或某项特殊技能上的突出表现,他们这种奋发向上的劲头常常让父母感到孩子长大了,越来越懂事了。
然而,也有些孩子因为在正向的目标中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转而通过酗酒、暴力、甚至盗窃等负向目标获得优越感。
对于孩子追求优越感的行为,父母要注意给予适当的保护,但不宜盲目鼓励。因为孩子如果过于追求,可能造成以后为达自己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行为;而万一做不到卓越,亦有可能自卑、退缩,甚至可能通过犯罪等偏差行为来证明自己的优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