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母如何改变不合理的教子观念

(2012-08-13 09:56:35)
标签:

改变父母观念

育儿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父母如何改变不合理的教子观念

摘自亲子心理教育专著《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

 

冬冬在幼儿园吃饭慢吞吞的,一个小朋友笑话他,他随手就打了小朋友一巴掌。老师向妈妈告状,妈妈很生气:这孩子,才四岁竟然就动手打小朋友,不严加管教怎么行?于是,把孩子领回家狠狠教训了一番。谁知过了几天,老师说冬冬又打小朋友了,这次,妈妈忍不住把冬冬打了一顿。可是以后这样的事,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妈妈为此非常生气和担忧:如此下去,这孩子长大后会否成为品行有问题的人?

 

有些父母,经常为孩子的行为生气,又在生气的情绪冲动下做出过激的让自己沮丧、后悔的行为。要是劝他们别生气,他们常会说出一大堆生气的理由,理直气壮地反问:我能不生气吗?

“孩子不听话”是大多数父母生气的理由。然而,父母在指责孩子“不听话”时,却很少考虑到自己内心的想法。其实,正是父母内心的不合理想法,导致了他们自己的情绪困扰。

 

一、父母的不合理想法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有个著名的ABC理论。他认为:是对事件(A)的想法(B)造成了相应的情绪和行为(C)。也就是说,不是孩子不听话的事件本身造成父母生气,而是父母对孩子不听话事件的想法造成了父母的情绪困扰。

根据艾利斯的这一理论,可以把造成父母情绪困扰的不合理想法归为四种:

1.严重不幸

1)想法:过分看重孩子不听话事件的严重性,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的错事、遇到的挫折当成是非常严重的事件,夸大事件的后果,认为一件事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后果:父母自己情绪沮丧、气馁,也对孩子做出过于悲观的评价。

2.应该、必须

1)想法:认为现实应该也必须与自己个人的期望完全相同,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行为吹毛求疵,觉得孩子做任何事都应该按自己的要求做得很好。一旦孩子出了错,则自己必须立刻加以纠正。

2)后果:父母经常生气、抱怨,对孩子也经常指责、非常失望。

3.无法、不能

1)想法:父母感到对孩子管理的失控,感到自己的无能,因而更无法容忍孩子犯错,认为自己不能放纵孩子。

2)后果:父母常因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暴怒,内心又极度沮丧。

4.自责、内疚

1)想法:父母认为孩子的犯错是自己的责任,孩子表现不好自己很没面子,孩子没出息自己就没价值。

2)后果:父母经常自责、内疚,对孩子过于严厉,内心充满焦虑。

 

二、用合理想法替代不合理想法

艾利斯的理论(认知行为疗法)还告诉我们:改变想法就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自然也就改变了事情的结果。既然是内心不合理的想法让我们的父母倍受不良情绪的煎熬,那么,我们就应该加以改变,用合理的想法来代替不合理的想法。合理的想法是:

1.孩子犯错是可以接受

孩子正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孩子遇到挫折是他成长中必然的过程,没什么大不了的。作为父母应该有勇气面对孩子的不完美,以耐心去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以爱心、宽容心去接纳犯错的孩子。

2.我有自己的独立价值

      孩子和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人生价值。父母有教养孩子的责任,当然希望孩子有出息;但孩子的成功是他自己的,孩子的失败也不代表父母人生的不成功。每个人的人生由多个角色组成,做父母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

3.我的情绪我作主

      即使孩子的行为让父母失望,但决定情绪的权利仍然在父母自己。父母完全可以决定自己是否生气,也可以通过改变想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不气不恼,平静地接受和应对不愉快的事件。

 

    如果父母接受这些合理的想法,能用合理的想法替代以前的不合理想法,就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减少不理性的教养行为;以更为理性、更为有效的方式教养自己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