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距离的爱

(2011-11-02 15:47:01)
标签:

亲子感情的缺失

育儿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爱的教育

有距离的爱

刊登于 1016《新民晚报》

    欢欢明年就要上初中预备班了,爸爸妈妈正在商量让她进在家附近的民办初中就读。说起那家初中,可是全市闻名的重点,校舍宽敞漂亮,师资出色,培养出来的学生个个出挑,更重要的是,它与那所排名全国前三的重点高中有协议,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能进那所名牌高中。欢欢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爸爸妈妈为了女儿能进好学校,还特意在那所民办初中的旁边小区买了一套房子,那房子在阳台上就能看到学校的操场和校舍,属于典型的学区房,为此,爸爸妈妈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并且花了大血本呢。

    爸爸妈妈把这一消息告诉欢欢,满心以为女儿会高兴得跳起来。谁知欢欢听了却并不高兴,一语不发直接去了自己房间。妈妈追到女儿房间,关切地询问女儿究竟怎么想的,为什么不想进那所名校。欢欢说对进那所学校没有意见,只是不想住在家里,还是希望能在学校住读。

    妈妈听闻此言,不禁悲从心来。欢欢自出生后,就很少与父母一起生活。因为要在大城市打拼,妈妈在欢欢3个月时就把她送回老家交给姥姥、姥爷抚养,心中却非常挂念。终于在欢欢3岁时,将她接回自己身边。虽然觉察到几年的分离,孩子跟自己有些陌生,但总以为只要回到父母身边,孩子跟自己慢慢会亲热起来。欢欢回来后被送进了寄宿制幼儿园,能够每周与孩子一起生活两天,对于当时拼命打拼自己事业的爸爸妈妈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幸福。欢欢的小学也是在学校住读的,而她也似乎早就适应了与父母分离的生活,当其他同龄的孩子吵着闹着不愿去学校住读时,欢欢却总是很平静地与父母说再见。

    妈妈总觉得自己愧欠女儿,同时也一直隐隐感觉到女儿跟自己不亲,所以在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后,决心不惜血本将房子买在名校附近,只是为了让女儿天天回家,弥补以前的亲情不足,谁知却是这样的结果。

    根据心理学专家埃里克森的研究理论,一个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心理任务需要完成,而前一阶段的心理需求没有满足,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甚至最终影响到这个人的人格成长。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除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得到父母的关爱。在人生的最初几年,父母与孩子亲子间的亲情关怀是其他任何人不能替代的。出生头一年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可能一生都缺乏安全感,而父母一旦在孩子6岁之前不能与之建立亲密关系,亲子之间可能永远都有距离和缺憾。

    再好的学校教育也无法替代父母的关爱亲情,无法满足孩子早期精神和心理发育的需求,因而,这种孩子“生”“养”分离的养育方式,确实到了该反思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逃离的妈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