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人悠悠
(2011-11-02 15:32:38)
标签:
内向孩子的愤怒育儿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爱的教育
“木头人”悠悠
刊登于 2011年9月14日《新民晚报》
悠悠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悠悠从小就交给保姆带,他向来很乖。休息天其他同龄的小朋友闹着要爸爸妈妈带出去玩,而悠悠的爸妈经常要加班,即使回到家,也一直在电脑前忙自己的工作,悠悠早就习惯了独自在旁边玩玩具或看书,从来不吵闹。悠悠的爸妈虽然觉得儿子太内向了一些,但也很欣慰于孩子的乖巧懂事,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发生了写同学姓名的纸条事件,妈妈觉得有必要向儿子了解情况,才第一次惊讶地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儿子心里在想什么,亲子之间几乎无法沟通。
妈妈急忙与儿子的班主任联系,谁知班主任老师说她也正准备找家长呢。因为老师发现悠悠在学校表现出明显的人际交往不良,他成了全班最不受欢迎的人。悠悠在学校没有一个朋友,下课后总是独自坐在教室发呆,从不出去与其他同学玩耍;上课从不举手,老师点名请他回答,他也是低着头不吭声。班里有几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欺负他,还给他起了外号叫“木头人” 。悠悠被人欺负了也不吭声,只是低头不语,还真像是个“木头人”呢。老师觉得这孩子这样下去恐怕会出现心理问题,希望家长能及早引起重视。
咨询中发现,悠悠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而且不懂得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尤其不会注意别人的反应,与对方产生互动。因为缺乏语言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他在与人交往时容易情绪紧张焦虑,为避免内心的痛苦,他就逐渐趋向于逃避与人交往。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却是由于他小时候过于缺少父母的陪伴。父母在孩子幼年时候进行的游戏、教导,不仅可以增加亲子情感,还可以为孩子带来探索世界的安全感,使他们有勇气和机会去学学习和体验。而幼儿的认知发展、学习和社会化过程过半是在父母的陪伴和游戏中完成的。悠悠的父母错失了孩子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初始发展机会,现在要弥补这一损失,恐怕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