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橡皮人波波

(2010-12-06 16:21:55)
标签:

育儿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爱的教育

“橡皮人”波波

刊登于2010年10月20日<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那天,第一次在咨询室听到有孩子自称是“橡皮人”,还是颇有点吃惊的,心想现在流行的“职场橡皮人”,怎么也出现在孩子身上啦?再仔细一想,也确实是的,公认的对“橡皮人”的定义是: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除了年龄和职业不符,其他“橡皮人”的症状在波波身上都不缺。

这个十四岁的男孩,也实在是让父母头疼。据说他从小就特调皮捣蛋,刚进幼儿园就有老师告状,爸爸暴怒之下,少不了一顿拳脚。说也奇怪,波波好像也缺乏痛感神经,妈妈在旁边看了心疼,说儿子讨个饶就算啦,可是波波只是哭,无论爸爸怎么打,就是不讨饶也不认错。波波因为身上的伤痕老被同学嘲笑,开始时他听到有人笑自己就跟人打架,不把对方打趴下讨饶决不放手,回家自然是再被爸爸老拳狠狠地教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波波变乖了,不再与别人打架,别人再说他什么也只当听不见。因此少了些打斗和被打的麻烦;但他从此也变得沉默寡言,荣辱不惊,好像是橡皮一样盐糖不进。

这样的孩子,自然缺少学习的动力,他虽然现在不吵不闹不打架,可是学习成绩却是一塌糊涂。因为考试成绩红灯高挂,他已经留过一次级,再这样下去,怕是初中都毕不了业,爸爸妈妈急啊,好说歹说,威逼利诱,什么办法都试过了,可波波就是一个“橡皮人”,一概没效果。

从波波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孩子经受了太多的打击和压制。由于天性好动,脾气又倔强,波波生来就不是个乖巧讨人喜欢的孩子。爸爸脾气暴躁,妈妈又太软弱,波波从小生活在爸爸的暴力之下。他反抗过、挣扎过,但因为年幼,每次都被爸爸用暴力镇压。一次次被暴打的经历让他学乖了,既然抗争不过,不如索性就缴械投降。但倔强的个性使他又不会用乖巧去讨好别人,于是便只有让自己变得麻木,成为没有感觉的“橡皮人”。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行为背面隐藏着不同的行为目的。当孩子不能通过正当的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时,就会用不当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当孩子尽了一切努力仍然无法达到目的时,他就会用最后一招——自暴自弃来减轻内心的失落和痛苦。波波之所以成为“橡皮人”,原因正在于此。

在所有出现行为问题的孩子中,“橡皮人”孩子是最难以改变的。因为他缺少成长的能量和动力,而一个孩子如果自我没有成长的动力,是很难健康成长的。所以,我们的父母,在孩子出现问题的开始,就要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一味的暴力只会造就“橡皮人”孩子,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被操控的母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