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09月14日

(2010-09-14 16:35:01)
标签:

爱的教育

心理咨询师

育儿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2010年09月14日
 

  言(一)

给父母的“爱的教育”

 

 

        上海市市政府参事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胡锦华

 

     当孩子“呱呱”落地,我们都成为了神圣的父母。爱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为人父母,我们真的懂得如何爱我们的孩子吗?

    在这本《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事例:

曾经有一位母亲,为培养孩子放弃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可是正值青春期的儿子却说母亲是“克格勃”,为摆脱母亲的监视,想方设法逃离家庭。

还有一对父母,因为对孩子考的高中学校不满意,说服孩子放弃高考出国读书,结果孩子连考托福数次达不到分数线,眼看升学无门心理崩溃。

过度的溺爱造成七岁的小孙子拿刀刺向自己的奶奶,而母爱的缺失让年仅四岁的孩子成了虐待母亲的“暴君”。

父母离异造成孩子心理失常,原本学业出色的少女,突然从住读的高中出逃,以怀孕来要挟父母。

……

100多个孩子的心理咨询案例,100多个家庭教育的成败经验剖析,给父母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关于“爱的教育”的教材。

    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注册心理咨询师,吴亦君女士有着十年当教师教育孩子的经验,又有着十数年卫生健康类媒体记者、编辑的经历,踏实的专业训练、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为人母亲的爱心,让她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咨询及心理教育领域如鱼得水。近年来数百例心理咨询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咨询案例。费时两年多辛勤笔耕的成果,向我们展示了100多个孩子及其父母的心灵困惑,以及他们如何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开启新的人生之路。

看着一个又一个孩子摆脱心魔健康成长,看着一个又一个家庭走出矛盾痛苦迈向幸福,真的让我们感叹心理咨询师的伟大!

更让人欣喜的是,本书不仅有100多个孩子心理咨询案例的描述,更注重给父母们提供亲子教育实用技能的指导。

由于“爱的教育”缺失,无数的父母不知道怎样当家长;亲子沟通不畅,无数家庭因为相互误读而闹矛盾。孩子的心灵,父母究竟能读懂多少呢?

   孩子的行为目的、父母的自我改变、有效沟通技巧、亲子战争处理……交给父母10把心灵钥匙,让家长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入地解读孩子的心理密码,心理学理论与实用技巧的传授,在《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中也同样精彩。

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有了孩子并不等同于我们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

天津市一项对1054位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8.1%1.1%的家长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家长”和“不称职的家长”,多数家长缺乏教育子女的基本功,“教育孩子最大的困难”是“没招儿”。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上海市约有23.1%的家庭存在对孩子关爱不足的现象,其中七成父母不知怎样去爱孩子。越来越多的父母需要补上“爱的教育”课。

做合格父母需要学习,让我们从阅读《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开始,共同踏上“爱的教育”的旅程。

祝愿所有孩子的父母“爱的教育”成功!

 

 

序二  儿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教授  王祖承

 

由心理咨询师吴亦君女士撰写的《其实你不懂孩子的心》一书即将出版了,这确实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在此我先谈一点感想。

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精神)卫生正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大约在5年前,我到法国去访问交流。当地的儿童心理卫生专家对我说:法国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精神)卫生的医师差不多是整个心理(精神)卫生医师的三分之一。我听后大吃一惊,心想在他们那里的儿童青少年群体中,有关心理(精神)卫生问题一定很严重。不料他又说,因为我们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精神)卫生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及时予以解决,所以在他们进入青年、成年期后踏上了社会,发生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就明显减少了,对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安定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我当时听了,感觉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并恍然大悟:他们的考虑真是有超前意识,含有“科学发展观”的道理呢!

由此联想到我们自己,当前要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精神)卫生工作,对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更应加强。要使我们国家今后发展,不只是物质方面的增长,更应是心理(精神)方面的水平提高,才能保证我们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这个工作的重心,当然是应该放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了。由此可见,吴亦君女士的工作是有着很大的积极意义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

众所周知,《新民晚报》的发行量非常大,是国内著名的晚报之一,阅读的人数众多,受其影响的人群就非常之大了。吴亦君女士就在这份报纸上开辟有专栏,近两年来在每周三的“心理周刊”上连续发表文章,持之以恒地介绍儿童、青少年相关的心理(精神)卫生知识,也足以证明她在心理专业上的能力和水平。

她在本书中提到的100个心理案例,应该说都是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密切相关的,有很多是典型的心理问题。她介绍这些案例时既生动又具体,能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上海市健康教育所张立强所长曾说过:我们的专家,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又要在科普宣传方面是强手,改变“茶壶里倒不出饺子”的状态,善于表达,把深奥复杂的科学知识通过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言语教给广大群众。这一点他讲得非常对,而吴亦君女士倒是真的做到这—点了,从这本书也可以看出。为此,我要感谢她的努力。

吴亦君女士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创办了亦君工作室,专门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婚姻及家庭教育指导。她早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当过中学语文老师,有着丰富的教育培养孩子的经验。还在上海市健康教育所从事着卫生健康科普宣传工作多年,是《上海大众卫生报》的资深记者和编辑。近年来,她着力在心理学领域做咨询和培训。写文章本是她的专长,因此本书文笔流畅,思路清晰,可读性非常强。

我相信,读了她撰写的这本书后,无论是孩子的家长,还是专业的心理工作者,一定都会有所启发和收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奇奇的怪病
后一篇:两代母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