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孩子的转变
(2010-07-12 14:07:28)
标签:
育儿教育依赖性人格不安全感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爱的教育
“自闭”孩子的改变
刊登于 2010年7月7日《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军军的父母在旁边看着自己儿子的表现,欣喜万分。是啊,对于其他四岁孩子的父母来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而对于小军军,却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
军军是半年前由儿童医院的专家介绍来的,当时他因为脑神经发育滞后,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专家发现军军有多动、暴力等行为上的问题,还发现有些自闭倾向,希望能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入心理辅导和治疗。
第一次见到的军军,是个目中无人的孩子。跟他打招呼,他只顾低头玩自己的手指,根本就不看也不理人。表面看来他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是当他突然想要跟妈妈提要求时,却又表现得极度关注妈妈的反应。一旦没有得到即时满足,立刻就大吵大闹,对妈妈拳脚相向。他的自闭其实只是表象,当妈妈跟我交谈孩子情况时,我发现他其实也用心在听。而只要他觉得自己被妈妈忽略,马上就出现多动行为,胡乱捣蛋,越是大人阻止的事情越是做得起劲,行为目的非常明显是想引起大人的关注。他的暴力行为也都是出现在他的要求没有得到即时满足时,而且只针对自己的家人。可以看出,军军的内心有着非常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促使他采用诸多不良行为来获得满足。而安全感的缺失,与军军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咨询中,我发现军军妈妈自身的心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她自幼在父亲的暴力下长大,从小渴望得到追求完美的父亲的肯定而不得,内心充满了自卑和无力感。她有着依赖性人格,老公忙于做事业没空管孩子,而她对自己养育孩子的能力没有信心。于是,自从孩子出生,她就借口工作忙,把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给了一位亲戚,自己几乎不管不问。等到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发现原来那位亲戚脾气非常暴躁,脾气上来时,对年幼的孩子几乎是虐待。面对孩子现状,军军妈妈除了抱怨命运不公,就是责怪老公太忙,惟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发现问题的根源后,在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中,我们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军军妈妈身上,解决妈妈自己成长中的心理创伤问题,帮助妈妈获得心理成长;又动员军军爸爸也积极参与进来,经过军军父母的共同努力,军军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于是,就有了军军的巨大进步。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的问题根源在父母身上,父母由于自身的成长经历,未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心理发展任务,造成了人格和行为缺陷,又将这种缺陷带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所以,要培养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必须先完成自我的心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