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桂冠"
(2010-07-12 14:02:02)
标签:
教育习得性无助天资桂冠数学成绩育儿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爱的教育
失落的“桂冠”
刊登于 2010年6月23日《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晴晴最近的状态有些不妙。眼看快期末考试啦,本来应该努力学习的她,却情绪越来越紧张低落,她害怕考试,尤其是数学考试,一想起来就心慌,甚至已经到了不想去上学的地步。这种状况,不仅让爸爸妈妈感到不知所措,凡是知道晴晴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要知道,晴晴在小学可是成绩出色的“三好学生”呢,进了中学读初中预备班还不到一年,怎么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呢?
站在我眼前的晴晴,完全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请她对自己作自我评价,分数也是非常低。她说自己很笨,根本没有什么能力,再努力也没用,数学考试成绩一直很糟糕,没脸再在这个以数理化成绩出众而闻名全市的重点中学待下去啦。我故意提起晴晴以前在小学得到的荣誉和成绩,希望能让她增加些自信,谁知晴晴的反应却仍然暗淡,她说自己以前的小学是以外语教学为特色的私立小学,学习成绩好只是因为自己比较努力,外语么,背背就行啦;现在进了初中,想要学习成绩出众单靠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高智商和能力,而自己由于缺乏学好数理化的遗传基因,注定没有这方面的天资,所以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
晴晴在进入中学后,因为数学成绩上不去,产生了挫折和焦虑,这很容易理解。问题是这种挫折和焦虑竟然让这个孩子完全丧失了自信,从而全盘否定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将来也丧失了信心,这就有点严重啦。在与晴晴父母的讨论中,我们了解到父母对于天资问题的高度重视,妈妈在怀孕时除了吃各种补脑的营养品,还专门去参加了音乐胎教训练班,一心想生出一个聪明的孩子。在晴晴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也经常以成绩好坏来评价孩子的聪明与否。晴晴上初中后,数学成绩上不去,爸爸就说妈妈是学文科的,缺乏理科的遗传基因,晴晴听了就对自己学好数学更没有信心啦。可是在这所理科尖子众多的学校,晴晴数学成绩始终在班上倒数几名,这对于一个曾经的“三好学生”,确实是压力很大的。压力大又没有信心去改变,晴晴自然就选择不去上学来逃避啦。
在心理学中,晴晴的这种情况属于“习得性无助”。有“习得性无助”的孩子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自己努力等可控因素,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天资差、能力不足等不可控因素;因此经常有“无力”和“无助”的感觉,自信心严重不足,遇挫折就退却,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而心理学研究还证明,孩子的这种“无助感”是后天习得的,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观念有很大关系。如果父母在教养孩子过程中过分强调结果,注重孩子的天资,就会培养出习得性无助”的孩子。
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肯定过程和孩子的努力,不管结果如何,给予孩子同样的鼓励和赞赏,从而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