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儿为何不理妈妈

(2010-03-04 11:05:35)
标签:

育儿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爱的教育

女儿为何不理妈妈

刊登于 2010217《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金是一家大公司的公关经理,平时工作特别忙。生了女儿之后,三个月就去上班啦,女儿几乎全都由全职保姆带。现在女儿五岁了,金却发现女儿与自己越来越疏远,看见自己就躲开,也不主动与自己说话。即使问女儿话,也是不情不愿地敷衍。听保姆说,以前小时侯妈妈不在的时候,女儿经常独自抱着妈妈买的巴比娃娃哭泣着要找妈妈,现在反倒好像害怕见到妈妈啦。女儿幼儿园老师也反映,女儿性格孤僻不合群,不爱与其他小朋友玩。

我问金:有多长时间没在孩子睡前给孩子讲故事啦?多长时间没有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啦?有多久没有亲过、抱过孩子啦?多久没与孩子开心地聊天啦?金无语地低下了头。金说,见到女儿现在这样她很伤心,她自己的童年是在贫困的农村度过的,靠着自己刻苦努力才在大城市里谋了个不错的职位。她努力工作只是为了多赚钱,让女儿过上比自己小时候更幸福的童年,却没有想到结果是这样。

著名心理学家哈洛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关于恒河猴的实验:将刚出生的小猴子和母猴分离,用两个模拟的猴妈妈,即用铁丝网制成的铁丝妈妈和以布片绑在木头上制成的布片妈妈来代替真正的猴妈妈喂养小猴。哈洛为小猴提供的铁丝妈妈身上绑有奶瓶,可以给小猴喂奶,布片妈妈身上则没有奶瓶。实验结果发现,小猴除了吃奶时会寻找铁丝妈妈之外,大多数时间都会黏在布片妈妈的身上。小猴子在模拟猴妈妈的照顾下长大了,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哈洛随后的观察发现,这些被模拟妈妈养大的小猴子长大后行为孤僻怪异,到了性成熟的年龄,它们都无法找到配偶交配,成了猴子中的性障碍患者。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能否得到妈妈充足的爱是人格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婴幼儿从一出生就有被爱的情感需求,早期的情绪、情感将会影响一生发展。孩子的自信与自卑、乐观与悲观、主动和被动、合群和孤独、同情心和无情,都和这个时期有关。父母对于婴幼儿的情感需求,要尽可能给与理解、尊重和满足,要让孩子从小生活在温暖、关爱的家庭中。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留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经常对孩子微笑,抚摸孩子,亲吻孩子,拥抱孩子。当孩子快乐时,与他同乐;当孩子伤心时,给他安慰,让他感觉时刻感觉到被父母喜欢着,接纳着,关注着。因为在所有的孩子的心中,得到父母足够的爱都比获得物质满足更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