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妈妈钱的"小偷"

(2010-02-04 16:24:03)
标签:

教育

育儿

小偷

妈妈

晓晓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爱的教育

拿妈妈钱的“小偷”

刊登于 2010年2月3《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晓晓是个小学二年级学生,妈妈发现她近半年多来变了。原先像只快乐的小鸟,整体叽叽喳喳的,活泼开朗,现在却越来越不爱说话,脸上的笑容也少了,经常独自坐着发呆。在妈妈看来,晓晓身体没什么不适,饮食起居也都正常,只是情绪状态不太好,本来也没怎么在意。可是,前几天看到晓晓的学习成绩单,发现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不少,这才觉得问题严重。打电话跟老师联系,老师也说晓晓近来不像以前那样活泼主动,上课发言越来越少了,成绩也退步了,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妈妈试着问晓晓,是否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可是晓晓说没有呀。又问晓晓为何不开心,晓晓说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最近做什么事情都觉得没劲。妈妈觉得可能晓晓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就带晓晓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从心理咨询师专业的角度来看,晓晓出现如此大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一定与晓晓遇到的对她有深刻影响的事件有关。而这个事件,应该就发生在半年前。果然,晓晓回忆起半年前自己做过一次错事,当时晓晓想买一本喜欢的动漫书,但妈妈不同意。那天晓晓帮妈妈挂大衣,看见了衣袋里有张五十元的钱,不知怎的动了心,就偷偷放进了自己的书包,并在第二天悄悄去买了那本动漫书。几天后,妈妈发现少了钱,问晓晓是否看见过,晓晓立即就主动承认,还把多余的钱交还了。可是妈妈当天却大发雷霆,立刻叫来了爸爸,父母两人狠狠地把晓晓批评了整整半天,吓得晓晓除了哭,一句话也说不上来。晓晓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你这是在做小偷!”。而且从此以后,妈妈总是很小心地把钱之类都上了锁,让晓晓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成了家中的“小偷”。晓晓说,从那件事情发生后,她就一直非常后悔,并且很自卑,她觉得自己从此身上有了污点,不再是一个好孩子啦。

心理研究表明,七、八岁的孩子正处于道德意识的初始建立阶段,他们还没有建立起明确的行为道德规范,他们的“瞒着父母拿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与父母眼中的“小偷行为”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因此,当这个年龄的孩子出现这种错误行为时,父母千万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变坏而把“小偷”的大帽子随意给孩子扣上,这样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伤害。还有的孩子会因为怕被父母处罚而“说谎”,造成更大的错误。孩子是在不断的犯错误中成长的,他们通过自己做错事时父母的反应而习得行为规则。当孩子做错时时,得到的是父母的关怀、帮助,而不是羞辱和处罚时,他们就学会了爱自己,学会接受自己的错误,并从改正错误中获得成长。建议晓晓的父母改变把钱锁起来的做法,与晓晓就半年前的这件事做次沟通,表明父母对孩子的信任,并商量以后孩子需要用钱时的家庭规则,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帮助孩子恢复自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墨水事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