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爱"告状"
(2009-09-23 12:52:47)
标签:
育儿教育小朋友告状 |
分类: 爱的教育(新民晚报) |
爱的教育
明明爱“告状”
刊登于 2009年9月23日《新民晚报*心理周刊》
明明最近上幼儿园啦,妈妈发现儿子有个明显的变化,变得爱告状了。他回家经常告诉妈妈,班里的涛涛乘老师不注意,偷偷摘了幼儿园小花园的花;青青暗地里推了其他小朋友;纽纽把吃剩的饭倒掉;等等。上个星期天,明明在小区儿童乐园与邻居的小朋友玩了只一小会儿,就跑到妈妈处告状,说隔壁的花花霸占着滑梯,不让他一起玩。甚至,明明发现爸爸悄悄在卫生间吸烟,也立即向妈妈检举揭发,弄得爸爸好难堪。明明的变化让妈妈有些担心,妈妈觉得,孩子小小年纪,就喜欢告状揭发别人做的错事,以后会否变成人人讨厌的“告密者”,或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其实,明明爱“告状”,与他这一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关。3—6岁的孩子,刚刚开始建立是非判断标准,独立处事的能力还非常弱。有时他们看到别的小朋友做的事,心里觉得是错的,但并不能完全确认,会通过告状来明确是非标准。有时他已经知道小朋友做错了,想通过告状来获取家长对自己的表扬。有时他通过告发爸爸的不当行为,来表明自己对妈妈的支持,同时获取长大成人的感觉。也有时,他希望通过告状,来获取家长的支持,帮助他在与小朋友之间的争执中取胜。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告状”的行为,家长要区别不同的情况,耐心分析孩子告状的心理原因,并分别加以处理。
孩子出现告状的行为,总是表明他内心有了某种心理需求,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不论事实情况如何,家长首先要安抚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对于尚不能明白其他小朋友的行为是否不当的,要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及时明确行为标准。对于希望通过告发别人的不当行为获取表扬的,家长在肯定孩子没有犯同样错误的同时,还要告诉他,帮助小朋友改正错误的最好方法,是当面诚恳地向小朋友指出。对于揭发爸爸不良行为的孩子,妈妈可以接纳孩子希望做妈妈“同盟军”的心情,但要同时要求孩子不能只在背后告状,要他跟妈妈一起,共同帮助爸爸改正错误。至于通过告状寻求家长帮忙的孩子,心理肯定有不少委屈和压力,家长一定先要认真倾听,接纳和疏解他的不良情绪,然后再与孩子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要教孩子换位思考,正确对待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在接纳、讨论中培养孩子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能力。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孩子会慢慢学会通过自己思考,独立面对和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向家长“告状”的行为也会逐渐减少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