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有“小迷糊”

(2008-07-04 07:50:22)
标签:

杂谈

爱的教育

 

                                                         家有“小迷糊”

             (刊登于2008年6月25日《新民晚报8心理周刊》)

 

     十二岁的乐乐是个粗心的男孩,经常丢东西,尤其是学习用品。从上小学到现在,不知丢了多少支笔、本子,还有衣服、玩具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上学期刚开学的时候,他背着装满新书的新书包骑自行车回家,竟不知怎么的,在半路上把书包弄丢了。更可气的是当天回家他还没发觉,直到第二天早上要去上学,才发现新书包连同满书包的新书全没了。

乐乐的父母为孩子的粗心伤透脑筋,劝告、打骂都治不好孩子的粗心。最气人的是,东西丢了,父母还必须马上去买,因为怕影响孩子学习。于是,父母买,孩子丢;父母再买,孩子再丢。妈妈伤心地说:“这孩子没治了,怎么这么没责任心啊?”

年初,妈妈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父母培训活动中,学到了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方法。

回家后,妈妈找乐乐谈了一次,心平气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发生丢东西的事,妈妈保证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大发雷霆,也不会再打你。但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下次再丢东西,要么你不用这件东西;要么你用自己的零用钱再去买。”

那天,乐乐放学回家,说新买的计算器又弄丢了。妈妈让乐乐选择:是从此不用计算器,还是用自己零用钱去再买一个。乐乐考虑学校上课要用计算器,但计算器价格较高,自己每月零用钱有限,就与妈妈商量,先由妈妈出钱买一个计算器,然后分三个月从自己的零用钱中扣还。妈妈同意了。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乐乐因为零用钱被妈妈扣掉而不能买自己想吃的零食,感到十分痛苦。他终于为自己弄丢东西而付出了代价,从此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承担责任。

这事以后,妈妈惊喜地发现:乐乐变得爱惜东西了,以后也很少再弄丢东西了。

       妈妈采用的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合理的行为结果”。  “合理的行为结果”就是:父母给孩子定出规则,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并承担自己的行为结果。而只有当孩子承担了自己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才能改变不负责任、一再出错的行为。

    家有“小迷糊”的家长,不仿用乐乐妈妈的方法试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