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京水瓜洲一水间”中“间”的读音

(2018-05-04 04:58:35)
标签:

转载

有理有据,个人也认为读平声!

关于“京水瓜洲一水间”中“间”的读音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收了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全诗为:“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关于其中第一句里“间”的读音,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说:“本课的多音字有间读jiàn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46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把间注成jiàn,个人认为是不对的。正确的读音是jiān。

 

这首诗是律体七绝,关于律绝,王力的《诗词格律》说:“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这里我先说明一下古代汉语里的四声,古代汉语的四是平上去入,跟现代汉语的四声有区别(现代汉语里没有入声,把原来的入声字都派入平上去三声了),古代汉语的平为平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

 

考虑平仄的话七言绝句可以分为仄起式和平起式,又分首句入韵和不入韵,一共有四钟形式。


    仄起式:
    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中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平起式
    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中平中仄平平仄,其余不变。(参见:王力《诗词格律》)

 

王安石的这首诗平仄为: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与仄起首句入韵式完全吻合。而把间注成jiàn,首句不入韵,当然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首句本来是可入韵也可不入韵的,关键在于这一句的平仄变成了“平仄平平仄仄仄”,出现了三仄尾,不再合乎近体诗的平仄规则,换句话说就是出律了。而出律是写律体诗的大忌。

 

因为《教师教学用书》的注音引起很多质疑。为此,人教社小语室在人教网上专门答疑,兹引原文如下: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出句用韵,‘平仄平平仄仄〇’(〇为我们所要讨论的声调,暂不确定),对句用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间’该读平还仄呢?有两种可能。 

 

先讨论第一种:假设〇为平声,平声‘间’为‘古闲切’,平声见母山韵,也就是说此诗的第一句是入韵的,其基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只不过第一字用了平声的‘京’字,这要求其对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这是可以的。有人可能认为平声‘间’放在这里,该怎样理解呢?我们认为可以理解为‘之间’,只不过因为需要压韵,‘间’移到了句尾,这在古诗中也是常见的,譬如杜甫《秋兴》(第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句子成分就发生了移位。要说明的是,在唐宋时期,绝句中首句入韵的情况不是很多。 

 

第二种,假设〇为仄声,仄声“间”为‘古苋切’,去声见母裥韵,也就是说出句基式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只不过第一字用了平声的‘京’,第五字用了仄声的‘一’,其基式正与对句相对,也是可以的。当然,这时的‘间’自然就是‘间隔’的意思了。 

 

不过,上述的推测只是就第一、第二句的平仄来说的。我们知道,格律诗邻句之间的平仄也是有关系的,那么上述两种推测都符合邻句的平仄关系吗?‘春风又绿江南岸’平仄情况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是符合邻句相粘的规则的。再看‘明月何时照我还’,平仄情况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其基式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与第一句的第一种情况重复了,因此,第一种情况也许是不太可取的。(人教网:《【答疑】《泊船瓜洲》中“间”应读几声?》

 

从这个答疑来看,答疑者对于诗词格律的了解实在有限。明明读jiàn是一个三仄尾,竟带过不提,却说“再看‘明月何时照我还’,平仄情况是‘平仄平平仄仄平’,其基式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这就与第一句的第一种情况重复了,因此,第一种情况也许是不太可取的。”这好比为了遮掩一个小窟窿却又捅了一个大得多的窟窿。

 

答疑中提到“间”字该如何解释的问题,认为读jiàn可以解释为间隔,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京口和瓜州只有一江之隔,这样比较方便解释。那读jiān就不好解释么,自然不是的。其实“间”理解成“间距”就可以了,那么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京口和瓜州只有一条江的间距。”

  

可能有人会说读jiàn的话只是出律了,而三仄尾在前人的律诗里也是有的。这话固然不错,但是本来从格律上和从诗意上都没问题的一首诗为什么非要解释得出现三仄尾呢?

 

实际上“一水间”是一个成词,最早出现在《古诗十九首》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后世诗人常采此词入诗,利用诗词工具搜韵检索“一水间”,绝句部分共有48个检索结果,其中一水间不在首句的检索结果有12条,现录5条:

云霞出没群峰外,鸥鸟浮沈一水间。一自越兵齐振地,梦魂不到虎丘山。西施(唐·王轩)

郡郭东南积谷山,谢公曾是此跻攀。今来惟有灵池月,犹是婵娟一水间。谢池(唐·张又新)

塞上何时谢抱关,优游琴酒旧家山。小桥小艇相过处,横径横塘一水间。寄望回(宋·许景衡)

几多去棹与来帆,竞利奔名一水间。应怪行人浑不悟,临流长是蹙眉山。题蛾眉亭用内翰沈公韵(宋·吴芾)

连日狂风已作难,今朝浊浪更如山。江神坚我归田志,故示危机一水间。到仪真沙河阻风三首 其三(宋·吴芾)

五律共有31条检索结果。录4条。

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得山字)(唐·杜甫)

送别扁舟上,相望一水间。酒杯思共把,棋局定长閒。雅量容陂阔,私心岂石顽。梦随沤鸟去,时过紫金山。寄韩丈(宋·项安世)

返照隐西山,烟村一水间。路长人自急,林暮鸟知还。枫巷秋常扫,蓬门夜不关。风尘犹剧盗,岁月但催颜。返照(宋·黄公度)

纵尔芳华鲜,囷轮不易识。腹穿鸟可过,皮剥虫还蚀。节拟赤芝形,根凝绿藓色。盈盈一水间,信是空庭得。鉴止榭之前有古榕焉枝干半枯余滋溉一年所复尔荣茂偶读杜工部老树空庭得之句欣然有会遂分为韵各赋一章其五(明·韩日缵)

七律一共有66条检索结果,录4条。

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潜处野云闲。暂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龙潭(唐·应物)

仙老论文小往还,多才令尹独能攀。携觞步入千花界,借榻清临一水间。笑语不惊沙鸟去,襟怀犹过野僧闲。城中此地无人爱,坐对西南见好山。程公辟留客开元饮其二(宋·方惟深)

五十如婴孝慕难,公馀綵服侍登山。回头民社千闾密,引望乡关一水间。暂奉清游临佛界,都将尘事付庄环。凭谁画与东州看,刺史何如闵与颜。和叔康侍亲游琅山其二(宋·韦骧)

鉴湖清泚对胥山,两地相望一水间。共佩天涯太守印,犹联丹陛侍臣班。君方白傅才何愧,我比微之思苦悭。莫把旧诗犹见诧,繁雄未必胜清闲(自注:乐天寄微之诗云“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钱塘尽不如。”)。赴越书呈杭州熊侍郎(宋·钱协)

 

可见,“间”字应读平声,从格律和唐宋诗人使用习惯来看,都是确凿无疑的。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