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班益智游戏

(2011-11-11 15:21:59)
标签:

网摘

育儿

分类: 教育随笔

一、 中班益智游戏的特点

中班的益智游戏应具备两个特点:

1.比小班有一定的难度,符合4~5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知识性大于娱乐性,注重趣味性及幼儿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规则要求相对提高,注重幼儿在完成游戏任务的同时,遵守规则,并在游戏中给幼儿一定的知识概念。

二、 中班益智游戏的任务

中班益智游戏的任务是通过具体活动发展幼儿各种感觉器官,训练幼儿有序观察事物与集中注意观察事物的能力,由无意识记转变为有意识记。培养幼儿正确认识各种物体的特性和用途,体会物体之间具有空间关系,事物间具有相互的作用和相关关系,获得最初步的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通过益智游戏,培养幼儿用语言代替实物进行想象的能力,用说话和简单的手势代替实物和扩展的行动。

三、 组织中班益智游戏的注意事项

1.使幼儿在智力游戏中产生愉快的情绪,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完成任务的坚持性,以及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

2.注意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发展幼儿智力为最终目的。

3.应考虑4~5岁幼和的生活经验与接受能力,难度适当,不能过于难或过于简单。

4.在为幼儿选择智力游戏时,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激发幼儿去思考。

5.在幼儿开始游戏前,需要示范和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6.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智力游戏。

四、 训练幼儿观察力的游戏

实例1:接龙卡片

目的:识别长短、高矮、数字,学习排序,训练观察能力。

规则:

1.接龙时从两头接,不能从中间插。

2.按接龙活动的要求依次出示卡片,一次一张,每人一次轮流进行。

材料:长8厘米,宽4厘米的白卡纸。

准备:幼儿2~4人一组,每人取5~6张接龙卡。

玩法:

1.数字接龙:

2.长短接龙:

3.高矮接龙:

4.数字多1接龙:

5.数物接龙:

实例2:认鼻子

目的:训练幼儿观察力。

规则:被认鼻子的小朋友,只能将头露在外面,其余用布帘遮挡。

材料:纸、皮筋、布帘。

准备:

1.布帘拉起,高度能遮住小朋友胸部以下。

2.将白纸挖一个洞,露出鼻子的部位,两边系一皮筋,可当面具,套在小朋友脸上。

玩法:

1.将参加者分成两组进行比赛。

2.一方先派代表将鼻子露出的面具戴好,站在布帘的后面,由另一方的人猜猜看谁是谁的鼻子。

3.两组幼儿中间用布帘隔开,使一方的人只能露出头。

4.由表演的一方先发问:"这么漂亮的鼻子是谁的?"让另一方的人猜猜看。

5.如果猜对了,双方互换位置继续进行游戏,如果猜错了则换另一个小朋友继续猜。

6.猜得快,最先认完小朋友的队为优胜队。

实例3:穿针引线

目的:训练幼儿观察力、注意力。

规则:只能用一只手拿住东西。

材料:线,穿小孔的纸板。

准备:幼儿两人一组(最好一男一女),分若干组。

玩法:

1.同组的幼儿一人拿纸板,一人拿线。

2.拿纸板的站成一行,拿线的站成一行,间隔30厘米。

3.拿板的人尽量不要动,让拿线的人能顺利将线穿过针孔。

4.谁先穿过谁优胜。

提示:这个游戏不但考验同组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耐力。

实例4:拼找部位

目的:培养我简观察认识生活中的用具部位,推测各部位的正确位置,通过拼找部位提高儿童对事物的注意力。

材料:在白卡纸上画整体图和分部图,边找、边认。在白卡纸上画数码位置,找相应数码卡片拼入正确位置。

玩法:儿童自己用剪刀、彩色笔绘制成拼找游戏卡片,在拼找中比比看谁找得最快,拼得最准。

实例5:七巧板

目的: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和对抽象物、具象物的认识能力。

材料:在白板纸上画线,将正方形分成不同的七块,剪成七巧板做拼摆游戏。

玩法: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留传下来的有益于智力开发的游戏用具,孩子们可在拼摆时进行比赛,比比看谁摆的新东西多,谁摆得像。

五、 训练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实例:色位记忆游戏

目的:训练幼儿记忆力。

规则:按范例要求涂画。

材料:试题卡片、幼儿答卷卡数张。

准备:6名幼儿一组,人手一套答卷卡。

玩法:

1.先让幼儿竖看试题半分钟,然后收起试题卡。

2.要求幼儿在空格上凭记忆画出图来(如图)。

3.将试题卡横放,再涂画一次(如图)。

六、 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游戏

实例1:哪些是玩具

目的:锻炼幼儿思维能力,增长知识。

规则:按教师的要求,摆弄自己手中的卡片。

材料:日常使用的物品的卡片数张。

准备:幼儿人手一套卡片。

玩法:

1.幼儿人手一套卡片,内有:碗、匙、锁、蔬菜、水果、面包、糖、面盆、牙刷、牙膏、香皂、铅笔、乒乓球、小娃娃、小汽车、积木、毛巾、水杯、游泳衣、救生圈、吸尘器、电冰箱、彩电、洗衣粉、洗涤灵等等。

2.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摆弄图片,教师让幼儿根据物品的用途找出:

(1)哪些东西能吃?

(2)哪些东西是玩具?

(3)哪些东西是盥洗用具?

(4)哪些东西是清洁卫生用具?

(5)哪些是游泳时用的?

(6)哪些是厨房用具?

找出图片,按顺序摆在自己的画册上。

实例2:送迷路的小动物回家

目的:培养幼儿判断、推理、思维能力。

规则:铅笔连线中途不能断开,不能与图中线路交叉。

材料:动物卡片4张,迷路图4幅,铅笔若干。

准备:幼儿分成4组。

玩法:

1.教师对幼儿说:"小兔、小鸡、小鸭、小熊迷路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回家,小朋友,请你们送它们回家吧。"

2.幼儿分成4组,分别连接四幅迷路图。

3.先连完者为优胜。

七、训练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游戏

实例1:智力拼图

目的:发挥想象创造力。

规则:将所有的板都拼图。

材料:2个圆形,2个正方形硬纸板。

准备:幼儿人手一套。

玩法:拼图。

实例2:踢足球

目的:充分运用自己的身体,把球踢向对方球门。

规则:

1.站在圆圈内的两个球员,彼此不能放开手臂。

2.两队员必须站在圈内,不能跑出圈外。

材料:足球、粉笔。 准备:幼儿分为两组,10人一组,两人一对。

玩法:

1.把幼儿分成两队(A、B),两人一组进入圈内(A、B队各1人),A、B队各一人担任守门员站在表示球门的矩形内。

2.圈内对抗的两位小朋友背靠背站着,同时用手臂把对方勾紧。

3.教师把球放在场中央的圆圈附近,教师发命令后,两队队员要尽力用脚踢球,命名球进入对方的球门,进入球门就算得1分。

站在圈内的两球员要注意球的方向,如果看到球滚到自己的位置附近,就要把它踢入对方的球门。

提示:

1.可以规定除了手以外,还可以使用头部、背部,同时也可以允许把对方背过来,或扭动身体来阻碍对方踢球。

2.幼儿虽不准跑出圆圈外,但可以用力拖住对方,转到对自己有利的位置来踢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