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疆文史】平和大坪“清溪楼”

标签:
清溪楼大坪清溪楼平和清溪楼东古楼大坪黄氏 |
分类: 民俗文化 |
【无疆文史】平和大坪“清溪楼”
一、风水景观:清溪绕楼,圆山相守
清溪楼位于大坪平原东古洋中心地带,故又名“东古楼”,系平和县大坪黄氏十四世祖燕贻公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待考)择地开基创建,距今近三百年历史。楼内正中设祖祠,土木结构,二进厅堂。祖祠两边由房屋三十六间围拱成圆楼,楼高四层,泥瓦盖顶,第三层为围楼通廊,在此通廊绕楼一圈360度,每一个角度都有不同的景观。围楼每户人家既独立又统一,优美壮观,古朴典雅,风格独特,是平和地区保存不多的完整圆楼。
清溪楼大门前有口环形池塘,池塘外沿是一条蜿蜒而过的溪流,此溪流发源于大屏山脉的狮子头山,自西北向东南,经湖山社、山尾社、田中央社,进入东古洋,环绕清溪楼,九曲迂回,潜入圆山下,再折向西爽、大坪墟,整条溪流恰似一条神龙潜伏在大坪平原上,形成“见龙在田”之格局。
一座四、五十米高的小山坡矗立在清溪楼的东南面,由于很像“覆盖的大碗公”,许多人叫它“碗公山”,因附近有“古寨”,也称作“寨仔脚墩”。若从虎空山往下看,此山更像一颗印玺镇守在围楼旁,也可称之为“玉印山”,通俗的叫法还是称为“圆山”简单些。
清溪绕楼,圆山相守,成为清溪楼最美的景观!
清溪楼与奎璧联辉楼形成“一方一圆”的围楼景观
清溪楼卫星图
清溪楼与奎璧联辉楼、岭尾埔形成古村落群
二、历史渊源:分家拓展,建楼开基
说起清溪楼,必须提及大坪黄氏第十世祖---西爽楼开基祖蔡仁公,黄公生有六子分别开支繁衍周边各社:十一世应霄公(大坪墟)、应霦公(庵前楼)、应霆公(西爽房)、应霖公(东古房)、应霁公(聚德房)、应霏公(王厝房),西爽楼也因此成为六个房系的祖楼。
当年西爽楼家族庞大,人口众多,迫于生存压力,十世祖妈沈氏领着四子应霖、五子应霁从西爽楼分家,居住在娘家沈楼(今大坪建设村溪平社)附近繁衍生息,历经三代成为人丁兴旺的家族。由于时值“康乾盛世”,社会较为稳定,宗族繁衍壮大必须面临向外拓展,应霁公一脉至十四世庶孚(逊敏公)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择地建成“聚德楼”。
同样,应霖公的子孙十分兴旺,十四世燕翼公也是成为近百人口的大族,事业发达的燕翼公也请来风水师在大坪择地建楼,风水师找了两个地方:柿脚、东古洋,最后燕翼公择地东古洋,他认为此地坐西南朝东北,背靠象岭,近望东古洋,远眺墩尾尖,左右有田中央、圆山相守,是一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根据风水师建议,此地适合建造圆楼,于是燕翼公就参照“聚德楼”图样设计,并扩大规模,历数十年建成。因此聚德楼与清溪楼是真正的“兄弟楼”,根据族人相传聚德楼早建5年左右,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清溪楼”应该始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历史又向前推进39年了。
“清溪楼”的居民多是燕翼公派下,当然也有数户为“田中央(旗杆脚)”支系,但都是近亲宗族关系。应霖公子孙众多,繁衍成旧东古和新东古两大房支,并分支大坪坑内鹧鸪坪、平和县城、山格高际、南靖、漳州、厦门、广东,台湾、港澳、南洋等地。由于东古房开基祖应霖公与田中央开基祖承辉公为叔侄关系,都属西爽楼派下,东古房与田中央房既为近邻,也是近亲,相距仅200米的两社宗亲连成一片,和谐相处,解放后组成了“(碧)村东(古)村”由此而来。
“清溪楼”牌匾
三、开发事件:巨商修建,项目搁置
2009年11月份,由福建省建筑设计院首席设计师、土楼专家与上海湘江集团合作对清溪楼进行维修、开发,计划在这里规划建设占地900亩的闽南文化生态博物园。
根据协商,宗亲们搬出世代居住的祖屋,虽有不舍,但听说是联合国为保护文化拨款,土楼修缮、开发能带动这里的经济,宗亲们与相关单位签定了出租协议,并满怀希望,这里将成为景区了!
据知情者说,当时施工队进驻后,采取了封闭式作业,禁止村民探视。当宗亲得知土楼内青石、木雕等等有价值的东西悉数被挖出、拆除并一一编号,将被运往上海,当听说开发商将在上海建一座相同的土楼时,宗亲们不同意了,自发的组织看守,不让清溪楼旧物和构件搬离。
由于双方谈判的条件差异很大,期望值和开发目的各不相同,加上开发前相关单位与清溪楼宗亲未有深入的沟通与协调,造成很大的误解,致使开发项目搁置,令人惋惜和遗憾!
清溪楼外观一角
清溪楼内景
四、展望未来:自行保护,静候开发
关于当年“清溪楼”开发事件成了宗亲们心头的“痛处”,心情矛盾而复杂,他们认为作为“祖业”应该世代相承,绝不能眼睁睁看到“祖业”在他们手上没了,但也看到周边不少土楼因为没有住人、缺乏修缮而倒塌。而今天的清溪楼又是幸运的,因为“搬楼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虽然骂声、赞声等等各种声音混杂,但楼总算是保护下来了。
本人作为国内较早从事文化策划、旅游规划、城市运营设计的工作者,参与漳州城市概念规划及主笔各地(景区)规划,对平和县古村落保护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曾提出相关的《政协提案》。因本人生长在“清溪楼”邻社,孩提时代常在清溪楼玩耍,对此楼怀有深厚的情感,对本楼的开发、利用也提出过一些建议,认为本楼为“稀缺资源”,开发对象应有所选择,开发条件必须合理、合法,谈妥后不应随意改变,以免再次发生纠纷。
建议成立“清溪楼祖业理事会”,共同起草《清溪楼保护开发倡议书》,以下内容可供参考:
1、树立文明形象。热爱国家、热爱政府、热爱家乡,要表现清溪楼宗亲友好、好善、热情的优良本质,迎接四面来客;
2、弘扬祖德精神。清溪楼各房派宗亲之间应团结友爱,互相礼让,特别是对于“祖业”开发与利用意见保持一致意见;
3、宣扬黄氏家规。注重勤俭持家,耕读传家,诚信兴家,净化社会风气,注重家族文化挖掘;
4、保护宗族祖业。建立“护楼”机制,各户轮流保护楼内设施,预防被盗被偷,增设消防设施,注意防火、防水、防风等,定期清理“清溪楼”内外环境卫生;
5、治理周边环境。保护清溪楼及周边房屋,互相监督,禁止在清溪楼前、周边100米内禁止建新房;
6、构建开发措施。与上级单位沟通协调,引进实力客商重新投资开发清溪楼,对于引进者给予股份+现金等奖励办法。
清溪楼大门敞开,欢迎四方宾客
正在锄草
清溪楼门前
前一篇:【无疆茶语】无名小花
后一篇:【无疆茶语】乡野间的粗茶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