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疆策划】为平和“白芽奇兰”正名---建议改用“奇兰”名称,做强平和茶产业

(2010-09-16 23:45:41)
标签:

平和

白芽奇兰

奇兰

平和奇兰

茶叶命名

分类: 品牌策划

为平和“白芽奇兰”正名---建议改用“奇兰”名称,做强平和茶产业

无疆

“白芽奇兰”茶是福建乌龙茶系重要的品种之一,曾是平和县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1981年在平和县崎岭乡彭溪村坑岸被何姓茶师发现、培育,1986年经平和县农业部门命名为“白芽奇兰”,并开始推广。此后十多年“白芽奇兰”发展迅速,平和县及相邻的云霄、南靖、广东饶平、大埔等地曾大面积种植“白芽奇兰”茶。1997年福建秋季名优乌龙茶品质鉴评会上,500克的“白芽奇兰茶王”被当场拍卖,成交价高达18万元,曾轰动一时。但由于推广力度有限、制作工艺粗放,加上近十年来,平和县全民上下掀起一股种植“琯溪蜜柚”的热潮,多数茶园被改种水果,现在平和境内见到是满山遍野的柚子园,只有在气候较为高寒的崎岭、九峰等乡镇个别山头才可见到茶园。据说这几年,有些茶园也改种“铁观音”,“白芽奇兰”正逐步萎缩,甚至曾有媒体报道武夷山茶商收购大量的“白芽奇兰”茶青制成山寨版的“大红袍”,本质不错的茶叶去做人家的替身,很痛惜!

可能讲了半天,许多人还不知道“白芽奇兰”是什么?隐隐约约知道应该是一种茶,好像是“白茶”?没喝过的“白茶”?在许多重要场合我总掏出“白芽奇兰”冲泡请客,大家无不赞叹此茶“香高韵长”、“甘醇爽口”,是为“茶中之大侠”,此时我的神情充满炫耀和欣慰,可当他们问起此茶的品种时,我的心里又隐隐作痛,因为每次告诉别人都要在名字上解释一番,他们也是听了三、五遍都无法记住“白芽奇兰”的名称,有的朋友叫成“白兰奇芽”或“白奇兰芽”,有的朋友干脆就用“平和茶”来代称,可见除了推广力度不够,“白芽奇兰”名称也出问题了。

http://s14/bmiddle/001s3ZRCgy6RQHE056R5d&690

大岽山是平和奇兰茶的发源地之一

http://s1/bmiddle/001s3ZRCgy6RQHEI264c0&690

 平和奇兰

http://s7/bmiddle/001s3ZRCzy74luKpDhQ86&690

平和奇兰茶外形(青蛙腿形)

http://s14/bmiddle/001s3ZRCgy6RGMV6XVz3d&690

平和奇兰茶外形(条索形)


大概在五、六年前(2004年左右),我与几位乡贤谈论平和茶产业发展问题时,就提出“白芽奇兰”名称应该修正,恢复原来的“奇兰”名称,观点有三:

一、从词汇角度看:“白芽”加“奇兰”,是两个词汇组合,首先“白芽”是由“白”加“芽”组合,“白”形容“芽”的颜色,即“白色叶芽”;其次“奇兰”是由“奇”加“兰”组合,“奇”来形容“兰”,解释为“奇特的兰花香气”,这两个词汇组合,罗嗦而冗长,必然会分散思维,无法短时间内集中记住其中任意名称,这好比中国人去记欧洲人名字一样有难度。

二、从历史角度看:虽“白芽奇兰”为崎岭何姓所发现、培育,但是“奇兰”茶早已有之。平和各山区乡镇都有过发现“野生”或“遗弃”的“奇兰”茶种,至少有数百年历史。以“白芽奇兰”为名不利于挖掘深远的历史渊源,因为平和县农业局已将何姓师傅发现、培育“白芽奇兰”的过程载入平和茶叶发展史。

三、从音韵角度看:“白芽奇兰”的国语读音为“bai-ya-qi-lan”、闽南语“bei-gei-kee-lan”,虽不算十分拗口,但是语音不够响亮,叫法也不够顺畅,特别是乌龙茶主销区的闽南、广东等地百姓本身国语就讲不好,要准确、流畅读这个名称,比较困难。此名称语音传播受阻。

四、从数理角度看:商者求财,凡事都图个吉祥,起商号、商标更是需要“名正言顺”,易经数理之所以延传至今也就这个道理。“白芽奇兰”的易经数理,意为“坎坷不平,艰难重重,若无耐心,难望有成”,数理在这里很“凑巧”评定“白芽奇兰”茶种的命运。从本人策划的企业,我给他们起名时,不但注重内涵、音韵、字形,还重视“易经数理”,如四年前,创作“山国饮艺”品牌名称时,其数理就非常好,具有“美化丰实,鹤立鸡群,名利俱全,繁荣富贵”的暗示,经过四年的用心经营,如今“山国饮艺”在全国的连锁店已达四百多家。

http://s8/bmiddle/001s3ZRCzy758ZjXjLN17&690

笔者绘制的“福建乌龙三剑客”

http://s11/bmiddle/001s3ZRCzy74lvpxDIK5a&690

平和高峰茶

在此,我建议将“白芽奇兰”名称改为 “奇兰”,有几大好处:

一、利于传播:“奇兰”两个字的词汇、音韵、字形,都简洁、明了、易记,与“白芽奇兰”四个字相比,只要用其四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记住“奇兰”名称;宣传介绍时,用“奇特兰花香韵的乌龙茶,是茶中大侠”一句概括。

二、利于传承:卖“茶叶”讲究“文化”,“文化”讲究“传承”。安溪“铁观音”的“王魏传说”之争,结果争热了“铁观音”;精彩的“大红袍”故事,结果使武夷岩茶“红了天下”。作家萧春雷的一篇文章“揭露”了《白芽奇兰的底细》,成了“白芽奇兰”美丽传说的“终结号”;底细出来了,没故事可讲了吧?其实并非如此,地处闽粤台交界的平和自古以来就是“奇兰”的原产地、也是“海上丝瓷之路”的发源地,一定还有许多的故事可以挖掘和追溯。

三、利于延展:以后在平和境内所有新发现、新培育的奇兰类品种,如“白芽”、“金芽”、“青芽”、“红芽”等等都可以冠上“奇兰”的系列产品。

四、名称吉利:这里又说到“数理”,茶农种茶、茶商卖茶、政府牵头无不为了“致富”,所以还是讲究民俗文化,“奇兰”两字,“此数大吉,名利双收,渐进向上,大业成就”。

茶品牌推广、茶叶营销的策略是多元的,但是简洁、响亮的名称非常利于传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名正而言顺”也。让数百年历史沉淀的“奇兰”茶再次飘香神州大地!

 http://s15/mw690/001s3ZRCgy6RGMVfl026e&690

条索形的奇兰茶内泡袋

http://s15/bmiddle/001s3ZRCzy758YOJTae0e&690

名人静巷里的“林语茶堂”,既为鼓浪屿申遗加分,也为平和奇兰推广做贡献!

http://s6/bmiddle/001s3ZRCzy74lx3Hh2Zf5&690
奇兰茶配上克拉克,妙!

http://s6/bmiddle/001s3ZRCzy74lxionm535&690
笔者考察茶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