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绿萼
绿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70
  • 关注人气:1,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萍子观水 此时花开   萍子诗歌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2011-04-12 22:32:28)
标签:

转载

分类: 碎花点墨-其他
     春分那天,萍子诗歌研讨会在河南省文学院召开。
     我在会场,看到一树一树的花开。

    编者按321日下午,萍子诗歌研讨会在河南省文联举行。我省著名作家、评论家、诗人30余人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省文学院院长何弘主持,与会专家对诗人萍子的诗歌给予了认真而深入的研讨……本报摘要刊发萍子诗歌研讨会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萍子观水 此时花开
        萍子诗歌研讨会在郑州召开

主持人著名评论家、河南省文学院院长何弘):
    各位下午好!今天是春分,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昼夜平衡。今天的萍子诗歌研讨会由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文学院、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大河报社、河南省诗歌学会共同主办。萍子从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并发表作品,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先后发表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出版有《纯净的火焰》《萍子观水》等诗集,近作《我的二十四节气》受到诗歌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所以,我们联合召开一个萍子诗歌研讨会。

李庚香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中原经济区建设应当包括文化建设的内容,也应当包括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内容。中国是诗的国度,河南是诗歌大省,诗人何为?我认为我们的作家、诗人要有使命和责任感,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同时,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中原作家群和中原诗群。河南的诗人们要精诚团结,形成合力,增强信心,勤奋创作,着力打响“中原诗群”这个品牌,力争让中原诗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萍子的诗歌研讨会是今年以来全省诗歌界举办的第一个诗人作品研讨会,这样的形式很好,我愿意更多地参加,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大家一起交流。
    萍子是我省有才情、有实力、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先后发表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并出版了《纯净的火焰》、《萍子观水》等多部诗集。她新近创作的组诗《我的二十四节气》,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创作态势。萍子的诗,坚持诗歌传统的美学原则,从中国和西方古典的诗歌中汲取了很多精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追求爱和善的至高境界,追求宁静恬淡的人生状态,诗句优美,意想丰富,情感浓郁,质地纯净,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引起了诗坛的高度关注。相信通过大家的座谈交流一定会有所收益,促进萍子诗歌创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促进全省诗歌创作赢得进一步的繁荣。

郭鹏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
    萍子一直在团省委工作,1985年大学毕业之后就从事青年报刊事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编辑家。同时萍子还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和诗歌活动家,创作并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诗歌作品,很多作品我都认真拜读了。读萍子的诗,我有三点强烈的感受:
    第一,萍子的诗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清澈。这种清澈不是简单的单纯。我看到有的评论文章中说萍子是一位成熟的诗人,但我感到这个成熟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清澈,一种苦尽甘来的清澈,在经历了很多事情、经历了很多困难之后,反而能把作品写得这么单纯,把作品写得充满灵性和自然,这种清澈是难能可贵的。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从诗歌当中感受到对时代直接的反映,但是如果能够经过消化和积淀,反映出来的澄澈就尤其让人感动,让人尊敬。
    第二,萍子的诗歌体现了萍子的情怀。萍子的诗歌关注现实,关注人类的命运,也关注人的内心。诗歌与诗歌的区别在于情怀。我看到萍子诗歌当中有很多超越个人,超越狭隘民族性,超越历史局限的诗篇,读她的诗篇也陶冶了读者的情操,使读者的情怀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萍子的很多诗立意高远、大气,有一种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艺术魅力。
    第三,我从萍子的诗歌当中感受到了一种现在特别需要的建设性。这种建设性相对应的就是悲观、无力、无奈。我们的社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很容易选择自暴自弃,把自身的命运归结为这个时代的不公,但我觉得我们还可以采取一种建设性的思路和心态。只要我们积极、振作,我们就有希望改变现实。熊培云的作品当中曾提到:“因为无力,所以写作。”写作能让无力的人有力,能够让悲观的人清醒。诗人面对困难,甚至面对绝境,始终是以一种建设性的心态来对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一贯有这种建设性的心态,历史上的那些大诗人,都有这种建设性。我觉得萍子的诗歌体现了这种浓浓的建设性的心态,值得我们用心感受。
    好的诗歌历久弥新,即使经过几百年、几千年,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当时诗人那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建设性。所以我相信,萍子的诗歌也会随着岁月而逐渐流传,会越来越得到后来人的认可和欣赏。

李佩甫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
    读萍子的《我的二十四节气》,我读出了一种明亮、温暖、善意,甚至还有一种厚道,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不快乐,但是她的诗总给人一种希望,是一种很健康的、很明亮的、充满善意的、给人指出方向的希望,我觉得这是她的诗歌当中最好、最健康的部分,使人对生活抱有希望,使我们的心态逐渐明亮化。
    我刚才说到了厚道,实际上也有我的不满足,诗里表达了一种非常厚道的、非常善意的、温暖的、明亮的特质,她这样的诗如果再往前走,走向哪里?她很接近谁呢?我在寻找一个对应点,我感觉有一个方向萍子是可以靠近泰戈尔的。当年读泰戈尔的诗,我觉得也是有一种暖意的,但是他似乎走得更远。所以我也希望萍子将来在诗歌创作中走得更远,这也不失为一种创作的方向。

郑彦英著名作家、河南省文联副主席):
    读萍子的诗,让我年轻,因为她的诗虽然遍写二十四节气,但是她的心在春天,于是,诗中尽现柳荫路曲、流莺比邻式的美好。萍子的诗充满才气,看不见苦思冥想后所挤出的生涩句子,似乎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萍子的诗画面感极强,比如:晚睡早起,倾听喜鹊敲门的声音。又比如:围炉夜话,把一壶滚茶喝到恬静。于是我把《春分》的诗意画出来,送给萍子,聊表祝贺之意。

王绶青著名诗人、河南省诗歌学会顾问):
    萍子写二十四节气,说明她有一颗热爱大自然之心,有悲天悯人之心,有体恤百姓之心,萍子是大自然的天使,是一位慈善家。
    萍子有两本诗集,一本是《纯净的火焰》,一本是《萍子观水》,火焰是纯净的火焰,不是烈火,烈火就要带狼烟,就呛人。是一种什么火呢?是一种炉火纯青的火,是一种非常温暖人的火。《萍子观水》是智者爱山,仁者爱水,萍子观的水是很圣洁的水,是叮咚流淌的山溪之水,是清澈之水,是沁人心脾、爽目纯净的水。萍子有一颗童心,她纯真、率直、善良,她用心在与花鸟丛林、日月江河、风花雪月对话,与天地对话。
    纵观萍子的诗,诗如其人,萍子的诗有独特的风格,语言奇绝超拔,构思新颖,题材丰富多样,这是萍子诗的魅力所在。萍子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是河南诗坛的佼佼者。

张宇(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诗人总有诗人的立场,我喜欢萍子的立场超过她的诗歌,她的创作态度我是很欣赏的,也是比较推崇的。她是在用诗歌的方式来散发自己的魅力,或者说传达自己的感受,而且是真实的感受,你看完以后会感觉很舒服。我最喜欢萍子的《嵩门待月》《清净》等几首诗,它们体现了一个诗人对生命的无奈,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期待,非常令人感动。这种感动是人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生命和谐的共振,虽然音符不多,但是拨动了阅读者的心弦,让人觉得萍子活得挺深刻,挺厚重,呈现的永远是爱。
    我仔细地读了《我的二十四节气》以后感到非常惊讶,好像萍子写出来一种萌动,有一种整体把握上的期待和欲望,对重要作品的把握欲望越来越明确了。但是我非常不满足,为什么?既然是二十四节气,整体是一个轮回,那么自然的轮回和植物的轮回,人的生命的轮回以及人的感情精神在这个轮回中的反映构成一部宏大的组诗是完全可以成立的。但是这需要整体构思,而且构思的意识需要自觉主动,显然萍子写之前考虑不周,这个方面我感到非常遗憾。

马新朝著名诗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院副院长、省诗歌学会会长):
    我感觉到萍子的诗有几个特点,第一个是在场的写作。我说这个在场的写作可能跟其他的说法不太一样,我说的意思是更具体。有些人写了一辈子诗就不在这个场,萍子一写就在场,在场写作是一种精神、灵魂的写作。有一些诗虽然是洋洋数千行,但是未必在场,有些诗虽然是短短几行,但是它在场。中国古典诗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是在场诗,杜甫的一些诗也是在场诗。新诗以来,海子等优秀诗人都是写的在场诗。
    第二个特点,萍子的诗写得比较温暖,比较向上。现代诗的写作都是冷色调的,他们可能过多地受到了一些西方理论的影响,最典型的是四川有一个诗人,写的诗没有任何情感,没有任何温度。萍子的诗是温暖的、向善的写作。
    第三个特点,萍子的诗有禅意,甚至有一些诗的禅意是非常浓的。写禅意的诗必须心非常安静,很浮躁的人是写不出这个东西的。
    第四个特点,萍子的诗带有古典性。我最近一直在考虑如何从古典中寻找一些东西,新诗如果离开了传统的东西,完全和传统断开,肯定不行,我现在还没有找到。但是我从萍子的诗中感觉到,她的新诗诗意构成有很多古典的元素,从古典诗当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邵丽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读萍子的诗让人有一种很欣慰的感觉,感叹萍子在生活中对每一个节令、每一个人、每一种植物那种细微的感受。她的诗句几乎没有很决绝的东西,不激动,然而处处都是感动,满满的都是如她人一样的温柔,诗句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晦涩,不故弄玄虚,全是天然率真,让人亲近。我觉得最可贵的就是,萍子的每一首诗都发自她的内心深处。说句实在话,作为一个诗人也好、一个作家也好,能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一些让人心动的东西,打动自己,打动别人,这就足够了。

墨白著名作家、省文学院副院长):
    我觉得萍子的诗歌精神有两个较为明显的伸展方向,第一个精神伸展方向是在世俗生活里寻找天使,第二个精神伸展方向是在生命过程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一个精神伸展方向在《萍子观水》卷三和卷四体现得比较深刻,第二个精神伸展方向在卷一和卷二里面体现得比较明显。这一类诗里面我比较喜欢《麦子》《孩子,五点钟的时候……》《收割后的土地》《布谷鸟捎来了麦黄的信息》,因为这类诗较好地处理了理性与叙事的关系。这里说的理性是指诗歌的象征和隐喻。
    另一个是叙事诗的表现力,我历来认为真正的好诗是从血液里面流出来的,比如说《布谷鸟捎来了麦黄的讯息》,这首诗写母亲进城以后要回家的感觉,我觉得像这样关于土地、自然和人的诗篇,是从诗人体内自然流淌出来的,不是观察了外部世界之后得到的灵感,是源不是流。这首诗在叙事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它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这首诗切入了人的精神世界;第二,准确地传达了时代的信息;第三,准确地表达了人的生命经验;第四,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所以我们说诗不是思想,但我们能从这首诗里面得到理解世界的力量,能得到隐含在诗行里诗人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萍子观水》这部诗集里,正是因为从外部切入的“观”字使萍子许多时候忽视了对未知的探索,缺少了对世界的已知和对人灵魂的深思。如果萍子的诗在现在的基础上达到对世界的追问和审问,对灵魂的深思,我觉得萍子的诗还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单占生著名评论家、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我的二十四节气》这组诗感动我的是什么呢?一个是我感觉作者通过二十四节气的言说,具体地描写了时间的生命状态。萍子在写的过程中并没有侧重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形态,也没有过多地考虑它的农耕形态,更多的还是通过节气时令本身的寒暖去体悟人生的寒暖,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诗人钻到农耕和文化形态中去,那就不是诗了。萍子更多的还是从人生的寒暖中去体会二十四节气,这样就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再一个是我在读的过程中,由开始的忧虑读到《小雪》和《大雪》,终于感受到诗人在对二十四节气的研读中,最终还是落实到时间的生命之伤,这种生命之伤实际上是最感人的地方,特别是像《大雪》《冬至》这样的诗篇。生命也有一年四季,它由春天的繁华,到夏天的热烈,又到秋天的果实,最终到生命的完结,诗人最终还是感受到时间的伤痛,在让人感受到这个伤痛之后,她用一种很温暖的情感又淡淡地把它抹去了。这一点是作品最感人的力量,也是这个作品能产生分量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再者,我比较赞同张宇的判断,就是说诗人在写这组诗的时候并不是十分自觉,如果诗人在这方面有更清醒的自觉,可能写出来的诗会更有分量和价值。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觉得萍子的创作动力不是对时间之伤的感受,而是出于向善的目的来写作的,从她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取向上,这种向善的目的还是很清晰的。这使我想到当时在“五四”时期诗歌界最早的一场争论,就是俞平伯和康白情的一场争论。俞平伯说诗人的创作应该有一种向善的目的,不能引导人向善的诗是没有价值的。这引起了康白情的争论,康白情认为诗不是说非要向善不可,完全可以有唯艺术自身的成长而成长。当然这个争论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也是很现实的,将来还可能会有这样的争论。就今天的诗作而言,萍子选择了向善的目的进行创作,我认为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当前的社会现实中,作为一种策略也好,作为诗人的一种选择也好,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更值得欣慰的是,萍子一直在坚持这样一种东西,坚持一种向善的目的,坚持一种自然的状态,这种向善的目的和自然的状态是萍子创作最基本的动力。但是我也像张宇那样提一点建议,是不是还要对二十四节气有一种自觉的力量?如果这种自觉的力量更强一些,诗作的价值会更大。

高金光著名诗人、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党的生活》杂志社副总编辑):
    萍子写诗很早,成名也很早,还在河南大学就学时,她的诗名就已享誉校园内外。二十多年来,萍子始终没有间断诗歌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综观萍子的诗,我发现她有可贵的两个变和两个不变。
    变在何处?一是介入生活的视角变宽阔了,诗人开始介入到了现实的社会层面之中,体现了一个诗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诗歌内在的质地变厚重了,有了更耐人咀嚼的思想内涵或理性色彩。
    不变在哪儿?一是纯净的本色没有变,萍子的诗歌始终是明亮的、净洁的、向善的。在社会物欲横流、观念混乱的当下,她能保持这一品质,实在难能可贵。我想,这与萍子一直葆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的美好的心灵有关。二是坚持的追求没有变。萍子的诗歌绝不跟风,没有受诗坛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正像她自己所说:“我只写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东西。”她没有追逐过潮流,这一点在当下的诗坛也是了不起的。我们读萍子的诗,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与心灵的契合,不陌生化,不生涩化,亲切亲近,自由自然,诗风质朴,明白如话,清风扑面。
    萍子就在这变与不变间成就了自己。她很擅长情感的表达,借景、借人、借物抒情的功底非常扎实、娴熟。她的诗歌诗句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浓郁,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应当引起诗坛的关注。

高旭旺著名诗人、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兼河南分会会长、《大河》诗刊社社长):
    我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对萍子诗歌创作艺术的感受,与萍子共勉。
    一、萍子是一位行走的诗人。她从唐诗宋词中得到一个心灵的启迪:诗是走出来的。从萍子早期的作品中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从大自然里走出的诗人,她的作品才有说服力、生命力。她到过许许多多地方,那些独特的地域风貌和人情趣事,给她后期的诗歌创作带来了丰满和高贵。我更喜欢她的十四行爱情诗,很纯朴,很纯净,没有一点污染。所以,在当时诗歌界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和专家的好评。
    二、萍子是一位善良的诗人。萍子近几年用禅学的理念,开始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思索和追求。不论是“行吟诗人与桃花”“思念的节日”,还是“似水流年”“追寻与禅悟”,都彰显了一种禅学的向度。一旦禅学走进了诗里,分行就有了光泽,断句就有了灵性。如果说萍子的早期作品是火的淬炼,那么《萍子观水》就是用水来洗濯。女性的善良在她的诗歌中蔓延着、生长着。
    三、萍子是一位有生命立场的诗人。一位诗人说过:“没有生命立场的诗,就没有诗的生命。”萍子新近创作的组诗《我的二十四节气》,我细读后,眼睛一亮,心中一震,为她的智慧高兴,为她的天赋兴奋,为她的探索祝贺。她在火与水之中徘徊了二十多年,从自觉到不自觉,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最佳环境,或者叫最佳态度———生命立场。她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立场,从此,她的生命有了清晰和选择,指尖开出了花朵,时间结出了硕果。她灵智地把天时、地利、人和结合到一起,用诗的语言去诠释人与自然、自然与人的最佳艺术走向。如《大寒》《谷雨》《芒种》《雨水》等诗,意境干净、语言干净、诗性干净。

高治军著名诗人、河南教育报刊社社长):
    读了萍子的二十四节气诗,突出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首先,她的诗是二十四节气的颂歌,真切地反映讴歌了节气的变化。从萍子的节气诗可以看出,她有一颗敏锐的诗心,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诗,语出天然,返璞归真,达到了天然真淳的境界。
    其次,萍子的二十四节气诗倾注了浓郁的情感,是她对大自然挚爱的宠儿。诗乃浓情之作,没有情就没有诗,没有浓情就没有好诗。萍子的二十四节气诗有她独到的钟情,独到的移情,触景生情,情动意生,物我合一,折射出了她对大自然的一腔热情,浸透了诗人的一片纯情。
    再次,萍子的二十四节气诗,有色彩之美,她为四季作了一幅幅立体画。诗有美感是成熟诗的重要标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好诗。萍子的诗有着绘画般的美。这种层次分明的色彩美、图画美,栩栩如生,如在目前。比如《霜降》,全诗透彻玲珑,温婉可人,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读罢妙味无穷,口齿生香,不能不说实乃诗中之至品。
    最后,她的二十四节气诗,文字与诗艺珠联璧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她的诗有种音乐美。如诗人在《处暑》里写道:“一场秋雨,披一层薄凉在身上。盛夏的光焰渐渐熄灭,金色的火种被果实收藏。”押韵和谐,铿锵有力,自然节奏与诗的节奏一致。她的诗能放能收,方圆结合,圆润玉成,流光溢彩。她的诗是她全部人格、激情和优美文字的结合。
    读罢二十四节气诗,给人深刻感受,感到它自然真切、隽永美妙、温婉清丽。它是诗人清泉与露珠一样纯洁心灵的再现,它是诗人智慧、眼光、修养的结晶,是萍子近年来创作的一个高峰,也在诗坛上树立了一座永远熠熠闪光的丰碑!

吴元成著名诗人、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就“节气诗”而言,萍子的二十四节气是真正的“我的二十四节气”。相信大家通过阅读,完全可以体会到其中三味:在表达上的老辣与娴熟,在情感上的真挚与节制,在意境营造上的独到,在思想开掘上的深刻,“师姐+诗姐”为我做出了标尺。萍子的诗歌,因为其风貌的多样性,我既喜欢《立夏》这样的浪漫洒脱,也惊讶于《乌鸦的叫声具有意义》所显示的深邃,更迷醉于《二月二》如此精到、如此内敛的短章。《二月二》这首诗,作于201136日,农历二月二,恰逢惊蛰,它已经成为萍子新的经典,也必将开启她的新一个十年之旅。
    萍子诗歌中令人惊奇的感悟,来自于诗人的敏感,来自于诗人的积累,来自于她持续三十年的一贯追求———对生命奥秘的追问和见证,正是诗人的天职。萍子经历和思考的独特性,决定了她的作品的个性。要知道,做一个有思想的人是难的,做一个善于思想而且善于表达思想的诗人,难乎其难!

邓万鹏著名诗人、郑州日报社副总编辑):
    衡量优秀的女诗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能否正确表达并能超越自己的纯个人情感和性别樊篱,例如米斯特拉尔,西姆博尔斯卡,中国当下的舒婷、王小妮等等,她们都能够不同程度地超越性别从而走向更高的人生和艺术境界。诚然女性诗人有着先天的抒情优势,处理好了会成为一种写诗的优势,但女诗人作为诗人特别是优秀诗人,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性别小天地就显得远远不够了。我们高兴地看到诗人萍子已经早早跳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女诗人界限,显示出了与众不同之处。甚至还不乏有着超出那些著名女诗人之处。她的诗是深沉和旷达的,她的诗是积极和超越的。
    萍子的《我的二十四节气》是一种多重主题的表达,除了时间这个大的背景主题之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诸如爱情、友情、宗教、人际关系等诸多主题的表达和人生况味的涵盖。较之早期的诗集《纯净的火焰》和不久前出版的《萍子观水》,既保留了可贵的自然多情的元素,还增加了一些形而上的哲学意义上的思考。这些诗较之她以往的作品除了依然饱满之外,还多了一些人生境界的广阔和深刻,早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抒情。萍子《我的二十四节气》是一个成熟诗人对生命的最纯粹的歌唱,是诗人的最新奉献。
    纵观萍子及其诗歌:不难得出以下结论:有修养但不外露,有锋芒但不逼人,有痛苦但不放大,有悲伤从不绝望,有情义但不轻佻,总把大爱赐予万物,把笑声留给朋友。既有潭水的沉静又不乏雪花的高扬,既有阳光的暖昧又散发植物的清香。时间之伤化作一抹微笑,阴柔里透出岩石的信仰!
   1982年算起到2011年,萍子的诗龄快满三十年了,从《纯净的火焰》到《萍子观水》,直到最近的《我的二十四节气》,林林总总也有三百余首,数量不可谓不丰。萍子是一个成熟而又保持了可贵纯真的诗人,在技巧方面少做作雕饰,多的是天然和率真,相信萍子最高级的作品还在后头。

赵向毅资深编辑家、河南人民出版社文史处处长):
    萍子是站在天地之间,站在大自然之间,站在自然与人之间的真正的歌者,她是把诗歌当做自己的生命方式的真正的诗人。她悉心体察大自然的声音,聆听人类的声音,聆听时间的声音,走向天地,走向自然,走向本真,从而把人引向美好的、清净的、温暖的情怀和积极的、恬淡的、向善的境地,她在洗涤自己心灵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一片自然的、纯净的家园。

张鲜明著名诗人、河南日报摄影部副主任):
    萍子的《我的二十四节气》这组诗歌,是真正地接了地气,通过这个题材,诗人找到了通向诗歌天国的途径。读这组诗,总有一种既深受启迪又很开心、开朗的感觉。这是为什么?仔细想来,是因为诗中充满了阳光和爱。萍子的诗,让我们感受到积极的人生态度,让我们懂得,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要看到希望和光明。她的诗歌里充满了金刚般宽广而澄澈的智慧,充沛着促人向善的力量。

杨炳麟著名诗人、大河文业董事长、《河南诗人》主编):
    萍子的诗歌之梦一直在向前深入,不断突破和完善。她的作品素以清新自然、娴熟静美著称,文字干净纯粹,字里行间洋溢着善良和感动。她阳光明媚,生机蓬勃,性情温和,与自己的诗意追求和谐一致。单就《我的二十四节气》来讲,她的诗歌写作进入了更加自在的写作时段,写得自由、舒畅、简约、干净。
    读萍子当前的作品,觉得她具备了大型写作的底蕴。《乌鸦的叫声具有意义》这样的诗如果能写一本,可得诺贝尔奖。希望萍子有更多的惊喜呈现出来!

李霞著名诗评家、河南工人日报社副总编辑):
    查阅《全唐诗》和《全宋词》,内容中有“清明”“寒食”字样的唐诗有335首,宋词更多达520首。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节气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文人的重要影响。可是,为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都写有诗作的诗人只有萍子。萍子填补了一项诗歌史空白。《我的二十四节气》系列组诗,是一个成熟诗人的全景大制作和倾心大出击。

杨长春著名作家、大河报社副总编辑、河南大河大图文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读萍子的诗,我发现,在几个领域,萍子展示了最深情、最动人的歌喉。
    一是面对母亲,面对故乡。这是一个永恒的诗歌主题。母亲是温暖,母亲是慈爱,与母亲紧紧相连的则又是故乡农村的田野。麦青、麦黄、麦粒、麦香,故乡原野的景象和气息一遍又一遍地出现在萍子的诗歌中,故乡是诗人心灵的温暖家园。二是面对自然。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萍子所向往歌颂的自然更少尘世的喧闹。萍子有一个爱好,就是行远山,看湖海,她的行为和精神追求,是赤子的追求。三是对爱情的深情吟诵。在诗集《萍子观水》卷三“似水流年”中,有许多篇都是动人的爱情绝唱。


钟海涛著名书法家、诗人,郑州市文联主席):
    萍子在大学期间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为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她毕业分配到青年导报社工作,仍然坚持创作,在中国诗坛,特别是在河南诗坛奠定了突出的地位。
    萍子的诗大多以乡土、爱情、自然风光、友谊等为讴歌对象,逐步形成了以清新明快、隽永优美为特点的诗风,成为河南诗坛一道明丽的风景。
    “诗在功夫之外”,我今天主要想说点诗歌之外的萍子。萍子之所以成为萍子,我想是因为生活中的她怀抱真心、爱心、禅心。
    真心。生活中的萍子有一颗纯真的心。她对朋友真心,做事比较认真,从不应付每个人每件事,没有那些圆滑世故,我觉得这是一个诗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只有保持一颗纯真的心,才能准确地观察到人和事物最为真实的一面。看了萍子的每首诗作,无一不感觉到她那颗纯真的心在跳动。这种真诚的倾诉,打动着每个读者和纯真的人们。
    爱心。萍子有一颗爱心。她爱家人、朋友,爱故乡,爱大自然,爱她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她乐善好施,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把好事做好是她的原则。她的这种爱是一种大爱,可以上升到一个高度。正是这种大爱孕育了她的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在这样的心态下,她的笔下才能流出潺潺的小溪,生长出茫茫的草原,奔涌着滚滚的波涛……
    禅心。我认为禅心就是平常心。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保持一颗禅心不容易。坦然处之,淡然对之,静然守之,是多么难能可贵。我始终认为,写诗的人或者搞艺术的人需要研究一点禅学,要有一颗禅心,作品有一些禅意,而萍子的诗歌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看她的诗歌如看一幅清静山水,仿佛置身之中,自己也成僧成道了。

冯杰著名诗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
    在二十多年创作的诗历里,萍子不赶潮,不追风,我手写我口,我诗写我心,写得不温不火,中规中矩,雅俗共赏。无论是传统和现代的都能接受。近年进行创作调整,开始写大量禅诗,我的印象是“意象简单,禅意昂然”。
    萍子的诗歌本然,自然,语淡,味隽,透明,阳光。与那些矫情夸饰的诗风大相径庭,她没有做形式内容上极端的探索,一直保持自己一贯的写作方式。在创作上,排斥和坚持同样不易,萍子的一些诗达到了司空图在《自然》一章里说的“幽山空人,过水采萍”。
她借中国文化元素符号的外衣,泄漏内心的秘密,对自然和生命做以探索。萍子诗中写道“水不在乎形式”,在萍子创作的诗历里,萍子的诗歌行为上观的是水,其实最终问的是心。我概括八个字:萍子观水,诗歌问心。
                                                            (原载2011年3月24日《青年导报》)

0

前一篇:[转载]今天
后一篇:春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